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4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273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4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4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4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4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课时作业4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4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9页一、选择题1(2017大同模拟)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

2、间的冲突”“得到避免”表明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答案:C2(2017哈尔滨模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B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C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D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解析: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是以宗教作为题裁表现现实的人生,这正是14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形式,目的在于体现人的真实生活,反映人性的温暖与仁爱,与神的冷漠与高傲是相对立的。B项是启蒙运动时

3、期的思想。 C、D两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本题选A。答案:A3(2017桂林质量评估)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的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已经深入人心B当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C自然人性的复苏D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对圣母的认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相对于中世纪圣母像,拉斐尔圣母像中的圣母更像一位普通的充满真实情感的母亲,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复苏,C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B项不符合史实;D项本身错误。答案:C4“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他的主张()A完全否定了提

4、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极大阻碍了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解析:“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并没有完全反对神性,故A项错误;“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说明他主张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故B项正确;从材料“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他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理解圣经,使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C项错误;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的是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菏泽模拟)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

5、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其核心主张是世俗权力()A只能在上帝的委托下行使B可以拯救天主教徒的灵魂C应当高于罗马教会的权力D必须配合教会维护社会秩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说明马丁路德主张世俗封建君主的权力凌驾于教会之上,即王权大于教权,C项符合材料主旨,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与题意不符,也不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故不选。答案:C6(2017咸阳高三诊断)马丁路

6、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解析: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信仰就能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这就使人们获得了信仰的主动权,不必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

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未反对上帝;B项说法错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出现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项说法错误,启蒙运动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答案:C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并未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在思想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

8、的精神枷锁,故C项正确;构想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架构的是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8(2017南京师大附中模拟)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大体一致,都是各自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东西方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这种本来极有价值的共性由于社会体制的截然不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在爱神面前我毫无防范,从眼睛到心灵全都门扉

9、大开,双眼变成热泪流淌的通道和源泉。意彼特拉克歌集材料二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在李贽看来,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无”彼此相通,他攻击虚伪的道德,但同样不是背弃道德。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三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

10、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张犇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历史地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的个性”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与李贽相比,“欧洲式人物”在思想方面的突破性表现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对当时的东西方社会发展产

11、生的不同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诉求根据材料一中“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在爱神面前我毫无防范”等信息可知,其诉求为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第二小问“地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李贽的性格特点以及明末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文艺复兴的特点作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可知,对中国的影响有限,结合文艺复兴对西方社会的历史作用可知,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其思想的解放。答案(1)诉求: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热爱生活的世界观)。地位:“人文主义之父”。(2)原因:个性: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环境:受心学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明末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儒学的日益僵化。表现: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3)影响:中国:发挥作用极为有限,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西方:形成近代欧洲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