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作业2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266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作业2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作业2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作业2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作业2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作业2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作业2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作业2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29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 ()“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BC D解析: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之后,故应排除,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答案:A2(

2、2017荆州高三质检)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

3、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江西省五校高三联考)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A项错误;通过题干中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69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范占据了13项”这些信息

4、可知,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并不是工农大众素养普遍提高,故C项错误;“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主要指人民拥有的“选举”“被选举”“参与国家决策”“监督国家机关”等权利,材料没有体现此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4(2017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解析: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

5、条件,故A项错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途径,故C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B5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推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有利于调动民主人士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文艺的繁荣、学术民主和科技的兴旺,极大地调动了文

6、艺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的热情,故A项正确;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仅仅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并未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完成于1952年底,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6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革”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说明了 ()该剧剧本存在争议对该剧本褒贬不一,说明当时文化政策开放“双百”方针执行过程中遭遇了挫折政治环境影响文艺发展 A BC D解析:由材料可知,昆曲李慧娘经历

7、了好评批判恢复上演的曲折过程,遭受批判是因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双百”方针在执行过程中遭遇挫折,没能很好地落实,正确;李慧娘的遭遇是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与剧本无关,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C7(2017大连市高三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 ()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解析:材料体现不出“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左”倾思想已经逐

8、步得到了纠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电影理论的转型,没有涉及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影视领域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即处于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时期,故D项正确。答案:D8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会议确定工农教育要以识字、学文化为主,“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目的主要是()A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扫清封建残余文化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宣传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解析:由材料可知,受教育的主体是工农大众,再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教育事业的

9、主要目的是开展人民教育,为即将展开的经济建设储备人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要求不符。答案:C9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倡议和影响下的举措是()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C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解析:结合题干时间1975年和人物邓小平来解题,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恢复高考是1977年,属于邓小平倡议下的举措,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科教新国”

10、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其理论基础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普及义务教育,跟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关,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10(2017湖南省六校高三联考)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度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6.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这种关于“文革”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B“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C“文革”时

11、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D“文革”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解析:根据年鉴的时间可知出版于1981年之后,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很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文革”时期教育得到发展,并不代表是“文革”的作用,“文革”时期和“文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生人数的增加,是数量上的增长,不能体现质量的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76年全国中学加速度发展可知是“文革”时期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的结果,故D项正确。答案:D11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

12、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解析:依据材料“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可知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所以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7郑州高三一检)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此,我国()A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大

13、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在十年探索时期,故应排除;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是在1983年,排除;中国于1995年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表。时间4011000年10011500年15011840年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1%58%29%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4、。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2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澳星”)失败。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8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两次成功对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5、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间科技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19562011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5分)(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时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解析:第(1)问可根据比例变化直接概括,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角度分析。第(2)问通过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时代背景。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原因: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14分)(2)特点: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