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考点5 探究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098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考点5 探究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考点5 探究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考点5 探究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考点5 探究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考点5 探究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考点5 探究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考点5 探究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五探究题关于探究的考点考试说明中有三条阐述,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第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不同角度”就是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查,可以从作者、读者、文本中人物的角度,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的角度等等。“不同层面”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一般可以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必须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出发,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作品的意蕴”,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

2、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文本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重亲情、民族情、乡情,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类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3、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第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的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第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考点考查对作品的理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虽然高考小说探究题每年都有变化,但探究点都离不开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几个方面,考查的类型主要有这样几类:标题类探究、意蕴类探究、情节

4、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因情节类探究题类似情节作用题,人物形象类探究题类似人物形象作用类题,本考点不再赘述。题型一标题类探究标题对于一篇小说,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标题类探究,包含两个命题角度:一是标题意蕴理解探究,二是标题作用探究。 (2016高考全国卷乙)阅读锄(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二技法传授规律探寻中例1),完成后面题目。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解析】 首先指出标题手法:思考“锄”的手法,“锄”不仅仅是一种劳作工具,也不仅仅是锄地,这里有其象征义

5、,所以标题“锄”运用了象征手法。再看标题的表层义:六安爷锄地,是一种劳动行为。最后看标题的深层含义:“锄”作为一种农具,代表着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地”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从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来看,不能“锄地”,就象征六安爷这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所以“锄”就象征了以六安爷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的人生和精神。【答案】 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2013高考山东卷)阅读活着(文本见本

6、专题考点三例3),完成后面问题。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答:【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作用的探究。注意从题目与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活着”恰恰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形象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会“活着”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而又耐人回味。【答案】 “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题

7、干示例(2016高考全国卷乙)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6高考全国卷甲)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2013高考山东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其他设问方式:(1)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认识。(2)小说为什么拟题为?(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请陈述你的看法。明辨题型(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2)题干中有“好处”“妙处”“寓意”等字样;(3)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标题

8、意蕴理解题的“ 步骤”(二)标题作用探究题的“ 个思考角度”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贯穿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衔接照应;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型二意蕴类探究意蕴类探究题是一种主题式探究,它必须借助主题方能探究,但要注意作品的意蕴与其主旨并不完全一致。探究意蕴,主要是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所谓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

9、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探究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情感意蕴类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探究作者的倾向。 (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玻璃(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二技法传授规律探寻中例2),完成后面题目。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解析】 本题为意蕴类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首先,考生要明确“我”和王有福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我”鼓励状告酒店获取赔偿,王有福不愿状告酒店,不要赔偿。其次,要从文中寻找和两人态度相关的言行心理,如王有福害怕受骗

10、,“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我”认为酒店理亏,应该去法院上告,索赔一大笔钱。然后对二人的行为思想进行合理延伸,得出答案。【答案】 (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题干示例(2016高考全国卷丙)是否状告酒店,

11、“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2013高考重庆卷)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高考福建卷)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其他设问方式:(1)试探究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倾向。(2)小说结尾写了,试探析其蕴含的情感。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意蕴”“情感”等字样;(2)题干中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解答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探究题的三“从”、一“联”、一“掌握”1三“从”第一,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第二,从小说的

12、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第三,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这可以通过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2一“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3一“掌握”掌握常用答题模板: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分点证明。题型三艺术特点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如探究情节构思或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探究叙事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作用。这类试题的探究点不是局限在艺术

13、的某一方面上,如情节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而是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小说艺术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文学味很浓,难度很大。但题干往往只要求从某一方面或角度来探究,因而降低了难度。 (2014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六 指 猴墨中白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14、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众人夸:“好玉。”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泗州大街,仁义当铺。黑衣人闪身进屋。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黑衣人说:“盗不来。”“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