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864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福建师大附中质检)图1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11图1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2图2中的岩浆岩与图1中序号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BC D解析:第1题,图1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是被外力侵蚀,顶部岩层缺失。随后受沉积作用,有上覆沉积岩层形成,最后发生了岩浆侵入,岩浆岩层切断了沉积岩层。第2题,图1中三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物质是

2、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是岩浆岩。碎屑物质形成的是沉积岩,是变质岩。所以图2中的岩浆岩与图1中序号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答案:1.D2.B(2017沈阳市郊联体考试)读下图,回答34题。3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A BC D4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D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解析:第3题,在岩层没有倾覆的前提下,越靠近地表的岩层年龄越新,越远离地表的岩层年龄越老;因此图中岩层由新到老的排列为。第4题,读图,根据“断层”信息可知,飞来峰与断层左侧岩

3、体原属于同一岩体;因此首先应明确断层的形成过程,图中断层是在强大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由于构成飞来峰的岩层和飞来峰下部的岩层的分布序列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知构成飞来峰的岩层是断层左侧岩体向右推移形成的;而飞来峰与断层左侧岩体不能连续分布是由外力侵蚀所致。综上可知,B选项正确。答案:3.C4.B(2017湖北枣阳一模)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读图,完成56题。5甲处属于()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C

4、向斜成谷 D向斜成山 6若在Y2处钻30米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1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A25米 B35米C45米 D65米解析:第5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Y2、Y3之间有河流发育,地势较低且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所以甲处属于背斜谷。第6题,读图知,图示中等高距为20米,可求得Y1与Y2的相对高度介于20米至60米之间,由Y2的钻探深度为30米可知,Y1的钻探深度介于50米至90米之间,故D项正确。答案:5.B6.D(2017郑州三模)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

5、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78题。7坡是()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8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A坡和坡 B坡和坡C坡和坡 D坡和坡解析:第7题,图示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第8题,图示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答案:7.B8.D(2017安徽淮南二模)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

6、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10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11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解析:第9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

7、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第10题,图示岩层沉积物由下向上依次为: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第11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同时陆地水体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答案:9.D10.A11.B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图1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秦岭的北

8、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8分)(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8分)(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6分)解析:第(1)题,图示三角形山崖的成因的分析,既要考虑内力作用,又要考虑外力作用。第(2)题,从秦岭对冬、夏季风的阻挡作用两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等高线信息,从灌溉面积和自然引水两方面说明。答案:(1)断层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2)阻挡夏季风北上,北侧气候较为干燥(

9、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阻滞冷空气南下,南侧气温较高。(3)位于山麓地带(靠近渭河平原),居高临下,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可自流引水。13(2017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某村,村民为了方便灌溉,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1)简要说明图中水坝的作用。(6分)(2)推断图中水渠利用率较高的季节并分析原因。(8分)(3)甲处泥沙堆积较快,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其原因。(10分)解析:第(1)题,图中水坝低于河水水面,主要起拦截水流的作用,使入渠口水位抬高、水流减慢,增加水渠流量。第(

10、2)题,水渠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方便农业灌溉,故农业用水缺口最大的季节,水渠的利用率最高。根据图示区域所处位置可知,夏秋季节是农业生产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缺水严重,需要大量灌溉。第(3)题,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看,甲处位于地势平缓的地区,水流速度慢,泥沙易沉积;从河道位置看,甲处位于凸岸,加上水坝建成后的拦截作用,该处水流速度进一步减慢,泥沙大量沉积。答案:(1)减少水坝下游方向的流量(降低水坝上游方向的流速),提高(水渠入口处)水位,增加水渠增量。(2)夏秋季节。(鄱阳湖平原)夏秋季节有伏旱现象(气温高,蒸发量大),此时农作物播种面积大,需水量大。(3)位于河流凸岸,受地形影响(等高线由密变稀,地势由陡变缓,上游方向侵蚀能力强),水坝阻挡,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