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844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一、选择题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2.(2017山西大同名校联考)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3.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

2、说明()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4.(2017湖北武汉摸底)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5.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赋税制度改革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实行闭关锁国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2017湖南常德模拟)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

3、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就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基层管理人员)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登记的内容有户主及成员的详细信息,祖宗三

4、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唐朝还通过加强立法和法治,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从而加大了这一制度的控制力度。宋代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土地要交地税,客户为无地佃农要交丁口税。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地籍单独出现,而且与户籍并举,地位同等。明代户籍黄册与鱼鳞册的交相使用。明代中期张居正变法,实行“一条鞭法”,更重视地税,使产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陷于瓦解。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材料二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

5、。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与中国古代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专题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一、选择题1.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教材

6、必修二中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主干知识: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联系汉唐时期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土地、人口的矛盾,国家对其采取打击政策。宋代是中央集权强化的时期,“不抑兼并”只能导致土地兼并加剧,致使大量的自耕农成为佃农。因此A项、B项和C项,在宋代均不存在,正确选项只能是D。2.C由材料可看出:明初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加强管理,故选C。3.B材料佃农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直接影响地主与佃户之

7、间的关系,故B项正确;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有所脱节,但并不能代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故C项错误;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故D项错误。4.B题干信息“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说明豪强地主田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得不出豪强庄园经济威胁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5.A由材料可知,1720年以后,人口增长较快,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清政府改革赋税制度

8、,将丁银平均摊入田赋中,使得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故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与材料无关;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6.C材料反映均田制授田对象范围缩小,与儒家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增多,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均田制下国家控制的土地减少,所以国家要减少授田对象,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农业进行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未出现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中户籍的出现、秦至明清时期不同时代对户籍的管理等角度回答“演变过程”;联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等回答“原因”。

9、第(2)问从材料信息“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可知,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社会保障,据此回答“特点”;从户籍制度对民主政治、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影响的角度回答“作用”。答案:(1)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秦朝建立起户籍、土地、赋税三位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至唐朝,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宋朝开始,土地、赋税与户籍开始分离(或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明清时期赋役与户籍进一步分离,传统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政府的不断改革(或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如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等)。(2)特点:以社会保障和服务为主。作用:为民主政治的完善提供信息服务;为政府制定福利政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决策的科学化;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