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791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引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其中,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因为法治,每一个人都应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因为法治,社会弱者也应分享公共资源,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因为法治,合法的行为得以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惩罚,正义的阳光洒满人间。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让我们崇尚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序言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当人类依据法治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

2、是理性的力量。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与“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如何实现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第1节自由平等的真谛1什么是自由?自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拥有自由有何意义?拥有自由的前提是什么?3法治对自由有何作用?4从法律层面角度,谈谈平等的主要内容。1自由的表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2自

3、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3自由的前提(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2)为什么自由要受到必要的限制?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举例: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

4、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死者家属将孙某和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4自由的含义及法律上的体现(1)含义: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法律上的体现: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5法治与自由的关系(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

5、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3)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6有关自由的相关法律规定举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第四条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1平等的法律含义

6、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2维护公民的平等权(原因或理由)(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或内涵(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

7、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举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取得了旧中国不可比拟的成就和进步。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女性的生育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和政治参与权利等各种现实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每年召开的全国上,都可以看到相当比例的女代表和女委员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亮丽风采。(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4我国关于平等的法律规定举例:我国多部重要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

8、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民法总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1辨析:自由就是不受任何限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9、: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即权利上平等、义务上平等、法律责任上平等)一、判断改错1自由就是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2法治既规范了人们的自由,

10、又保障了人们的自由。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是指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选择题4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自由如果脱离法律的限制,必将导致混乱与伤害C自由是法律之外的自由 D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是自由的底线和保障5下列对平等的表述,错误的是()A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B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 C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D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6任志强微博账号持续公开发布违法信息,影响恶劣,2016年2月28日,国家互联

11、网信息办公室责令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闭任志强的微博账号。关于此事,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公众人物无言论自由,应谨言慎行 B言论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C网络生活中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D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7针对有关部门拟酝酿实行微博实名制这一消息,不少反对的网民认为微博是个人“言论绝对自由”的论坛,不应受任何干涉。这些人()A把享受自由权利与遵守法律要求对立起来 B认为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C肯定了应该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D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各项中对此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12、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在法律面前,不允许公民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公民都要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A B C D 9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它们分别指的是()A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B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 D职位高特权多,职位低无特权三、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16年,我国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

13、侦查职务犯罪案件40 834件,涉案人员共54 249人。其中原县处级干部2 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1)联系材料一,谈谈对平等含义的理解。(2)材料二的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什么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要内涵包括哪些内容?11一只风筝在天上飞,它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天空答应了它的乞求。线断了,风筝如愿以偿,它看着自己飞过广场,飞过高楼,越飞越高,浑身充满了力量,感到幸福极了。正在此时,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满心欢喜的它还来不及回味,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1)风筝为什么那么想挣脱那根线?这说明了什么?(2)挣脱了束缚的风筝再也“无力回天”给我们什么启示?

14、参考答案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节自由平等的真谛【自主学案】1(1)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2(1)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3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

15、干涉和侵害。4(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当堂巩固】一、1.错。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正确。3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是指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二、4.C5.B6.A7.A8.A9.B三、10.(1)平等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图一中的少数民族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