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项提升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753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项提升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项提升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项提升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项提升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项提升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项提升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项提升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形象(分值:55分;时间:45分钟)对点突破练1(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月秋兴程馞注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6分)答:导学号29530261答案: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2(景物形象

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发竹下 范成大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注】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吹:通“炊”。前人论诗,“作诗要有情有景,情与景会”。简要赏析本诗是怎样做到“情与景会”的。(5分)答:导学号29530262答案:诗人把主观情思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诗歌选取了“轻雾”“重山”“炊烟”“树从”“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了一幅清秋黎明朦胧宁静而又生动活泼的山村美景图,寄寓了诗人晨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赏析:开头两句“破小寒”“散疲顽”,写得很细致、

3、真切。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机会到郊野散散步,会感到特别轻松愉快。第二联写在山路上遇到的情景:马在漫卷的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道轻纱似的帏幔;那从轻雾中闪出的重重叠叠的山,仿佛是从帏幔中放出的,一座,一座,千姿百态从身边闪过。写出了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体验。第三联写在村落看到的景物: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上笔直地升起,绿绸似的溪水从小桥下弯弯地流过。最后一联,写耳边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像是在欢迎我这个客人;这鸟声对于行人,似有情,又似无意,妙处正在这“有情无思”之间。行人把自己的感情,推移到鸟儿身上。全诗节奏轻快,情绪乐观。3(事物形象)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严陵钓

4、台注张继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注】严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当年隐居垂钓的地方。首联为何要选“清风”这一意象?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导学号29530263答案:(1)“清风”暗指严光的高尚风范,有“斯人虽去,遗风犹存”之意。(2)尾联揭露和批判了时人难拒诱惑,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比比皆是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拒绝高官厚禄、不求荣华富贵品行的敬佩与赞叹。(意思对即可)赏析:首联总写登临感受。“似秋”说明非秋,只为强调风之清,而之所以“清风亦似秋”,是由于“人如在”,这里是严光旧隐所在,“清风”

5、暗指严光的高尚风范。中间两联描写景物。严陵钓台依山傍水。山较高,故天边星垂如沉峰谷;水不宽,站在江畔钓台之上可以俯视江面。“春”,点明季节,与上文“似秋”相照应。大树参天,飞禽翔集;水流湍急清澈,鱼游浅底。这四句景物描写是虚实结合的。“客”句借喻严光已是星辰坠落离开人间了;“钓”句,其旧隐陈迹仍矗立江边,高风亮节的品质像一江春水代代相传。鸟聚乔木,鱼依浅濑,比喻人各有志,择善而处,严光选择了洁身自好、垂钓隐居。这样,作者很自然地引出尾联的议论:自古以来谁能像严光那样,在“芳饵”(高官厚禄)的诱惑之下不吞食上钩呢?4(意象作用)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感怀徐灿玉笛清秋,红蕉露未

6、收。晚香残、莫倚危楼。寒月多情怜远客,长伴我,滞幽州。小苑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注】徐灿: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江南吴县人。:用手指按。此句中“五湖”“扁舟”系范蠡的故事:勾践灭吴,范蠡乃辞勾践,泛舟五湖。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导学号29530264解析:首先要熟悉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如点明季节、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情感基调等;此处,一定要联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如“玉笛”“危楼”“寒月”等景象,分析其代表的意义,需特别注意情与景之间的联系。答案:点明季节特征,突出深秋的特点:露水打蕉,寒月

7、在天。寒月等冷色调的景物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玉笛、倚楼”等体现了思乡怀人的主题。综合提升练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考试毕登铨注楼梅尧臣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注】铨:量才授官,选拔官吏。(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5分)答:(2)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满城无算柳梢黄”这一句。(6分)答:导学号29530265解析:(1)这首诗语言平淡,描写景物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这就必须从用词的角度去思考。一是诗中选择了“浓淡”“微”“黄”等形容词,准确地描写初春景物的特点;二是动词“耸”的运用,化

8、静景为动景。答题时,对此进行分析即可。(2)先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然后分析景中所蕴含之情。分析景中之情要注意诗题,诗人是在考试后登楼的,这个特定时候的情感就蕴含在对充满生机的美丽的初春景物的描写中。答案:(1)一是选择恰当的形容词准确地写出初春景物的特点,如“浓淡”写出初春云彩时厚时薄的特点;“微”字,准确地写出从云层中漏出阳光的景象;“黄”字,写出二月柳条吐出嫩芽时充满生机的景色。二是用动词“耸”,化静景为动景,给画面增添了活力。(2)“满城无算柳梢黄”运用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考试后对美好人生的企盼之情。诗人为了考试,埋头读书,不知多久没登楼了,考

9、试完后才登楼,就发现满城柳梢吐出了嫩芽,美好的春天来了,在诗人心里这正是人生美好前程的象征。诗意翻译:春天的云彩时浓时淡,不时从云层中漏下一缕阳光;多重门的建章宫耸立着高高的宫阙。不知有多少日子没有登楼远眺了,今日登楼看到满城的柳树梢上吐出了金黄的嫩芽。6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导学号29

10、530266答案:(1)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号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塞角高还咽”是听觉和动态的描写,“泾河冻不流”是视觉和静态的描写。(2)“异乡”“独上”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作者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赏析:诗题中的原州,在今甘肃镇原及宁夏固原一带,宋时属边疆地区。首联用设问修辞,既为下面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旋律。中间两联写的是塞外风光。在日

11、暮时的边城,眼前看到的是由北往南飞的群雁,心中不由涌起愁怨。西北边陲,天寒地冻,极目望去,一片荒凉,杳无人烟,再往西去就不是宋的地界了。这时,号角声起,犹如呜咽,令人不忍卒听。泾河水早已被冻住了,更使人觉得无比的寒冷,让人不禁顿起哀思。面对穷荒绝漠,万碛千山,耳闻声声笳角,呼呼北风,一介书生无路请缨,根本没有了雄心壮志,剩下的恐怕只有边塞荒凉的景象和远离家乡、前途渺茫的感慨了。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照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主旨。这首边塞羁旅行役诗景象萧瑟苍凉,感情悲怆,在宋初是不多见的。它和盛唐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有霄壤之别。时代之不同是一个原因,身份之不同则是更主要的原因,作者是个

12、消极遁世的隐士,而高适和岑参则是积极进取的用世之士。7阅读下面的这首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踏莎行答贾竹亭春行陈如纶杨柳溪桥,桃花野渡,十年车马同游处。联诗曾对月华明,伤心只见春光暮。迢递双鱼,浮沉尺素,相思辗转愁无数。东风听彻子规啼,声声诉尽空归去。【注】迢递:遥远。双鱼:指书信。浮沉:形容书信在传递过程中的辗转艰辛。尺素:指书信。子规:杜鹃鸟,啼声犹如“不如归去”。(1)上片选取了词人和朋友十年交往中哪两个片段来写的?描写杨柳、桃花、月华这三个意象有何作用?(6分)答:(2)试分析尾句中“空”字的妙处。(5分)答:导学号29530267解析:(1)解答第一问,主要关注词的上片中“十

13、年车马同游处。联诗曾对月华明”两句即可。但要通过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这两个生活片段。另外,在分析杨柳、桃花、月华这三个意象的作用时,要抓住这三个意象构成的意境来分析。(2)“声声诉尽空归去”中的“空”字,说明了没有归去的事实。但这一事实是与他想归去的愿望矛盾的,所以“空”字包含了词人不能归去与朋友相聚的失望和痛苦之情。答案:(1)词人选择春天一同踏青郊游、月下相互联诗酬唱两个片段,能让读者产生意趣相投、愉快惬意、亲切而温暖的感受。写这三个意象表现了当年同游共处时的美妙意境,为美好的回忆营造了一个美丽的氛围。(2)“空”有“无、没有”的意思,词人着一“空”字,表现了残酷的现实与美好心愿的矛盾,以及词人不能归去与朋友相聚的失望和痛苦之情,这痛楚之中又含有深挚的友情。诗意翻译:春天,在桃红柳绿的郊野,那溪桥边、野渡口,留下我们多年骑马驾车同游的足迹。我们曾经在月下相互联诗酬唱,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