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750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时期春秋、战国汉代宋、明明末清初单元概览主要内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单元主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也不断地吸收新内容,兼容并蓄,不断演变,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

2、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1)孔子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影响: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

3、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政治主张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是道家学派但不是道教的创立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立者。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理论来源于道家思想。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

4、表现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主张人性本善说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后衰落道家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法家集大成者;西汉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兵家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规律,

5、重视人的作用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3)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b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c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孔子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子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史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

6、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史料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学会读史史料一阐述了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历史使命。由可知,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由得出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由和

7、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的结论。史料二指出了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辩论的具体内容。由可知,辩论的具体内容涉及人生、人际关系及如何治国等方面。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提示】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历史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2)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思考,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指的是什么?【提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思想受到冷落,

8、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却适应了时代要求。(4)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的体现。【提示】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思维拓展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

9、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2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2)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

10、,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二)早期儒学的形成史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史料二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儒学的影响也相应地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儒学精神渗

11、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学会读史史料一中三段史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都涉及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由可得出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由可得出孟子提出保民、善待民众,民贵君轻;由得出荀子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史料二反映了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由概括出加强自我修养;由概括出加强法治。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实质是什么?【提示】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12、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2)史料二体现了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为何能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提示】儒学的自身价值和发展更新;在东南亚地区具有稳定性和历史渊源;政府的有效推动;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西方文化的缺陷为儒学提供再生的契机。思维拓展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比较项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

13、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儒家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实用性”“道德体系”“礼仪”“社会责任”等词可知符合儒家的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B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思想家基本主张?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解析】题干中“莫走极端、适可而止、知足而止”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以柔克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干

14、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中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解析】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中的“法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教化而必须要以赖“法术”和“规矩”,属于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非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与材料主张相去甚远,故D项错误。 【答案】B考点2|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内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