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726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孝感市孝南区祝站一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时间:2016年1月6日 姓名: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221分22分)( D)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B )2、我国纺织历史极为悠久,古代用麻线织布开始于: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大汶口文化中期 D、大汶口文化晚期( A )3、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2、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有成熟的文字A、 B、 C、 D、( D )4、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其前身是:A、九黎族 B、黄帝部落 C、炎帝部落 D、华夏族( D )5、我们今天普遍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来记录年月日,但我国人民仍习惯用农历某某年,甚至用十二生肖纪年,其实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 “干支计时法”,如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生肖是马年;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生肖是猪年;而2016年是丙申年,生肖是猴年。那么,2021年是农历什么年,生肖是什么年?天干

3、: 地支:123456789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34567891011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A、庚子年、牛年 B、辛亥年、猪年 C、壬寅年、虎年 D、辛丑年、牛年( B )6、702班的王驰同学是一名历史爱好者,特别喜欢看历史故事,也善于思考,这不,他现在正在思考东汉建立的时间用公元、世纪、年代怎么表达,以下正确的是:A、公元前1世纪20年代 B、公元1世纪20年代C、公元前1世纪30年代 D、公元1世纪30年代( C )7、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 D )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了西周的一种

4、制度,这一制度分封的对象不包括:A、王族 B、功臣 C、前代贵族后裔 D、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A )9、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如出现了百家争鸣、各国变法或改革。以下属于战国时期的有:负荆请罪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顾茅庐减灶计妇女凤鸟图城濮之战A、 B、 C、 D、( A )10、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关系 D、农业产量的提高( D )1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5、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A )1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道理)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提倡: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温故知新 D、有教无类( B )13、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C )1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

6、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B )1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首创,他们提出的思想是: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兼爱非攻( D )16、秦统一全国后,规定了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它与下列哪一字体相同: A B C D( B )17、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结果表达正确的是:A、到达了目的地,完成了预定目标 B、到达了目的地,没完成了预定目标C

7、、没到达了目的地,完成了预定目标 D、没到达了目的地,没完成了预定目标( C )18、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是在:A、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B、汉武帝时期西汉从匈奴手里夺取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C、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西汉取得重大胜利 D、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D )19、汉元帝时(西汉),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要求属于下列哪种情形:A、汉朝被迫同意和亲 B、呼韩邪单于被迫和亲C、和亲是汉朝为了暂时避免匈奴骚扰 D、和亲是汉匈之间为了和睦相处( B )20、“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开始内迁始于:A、三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西晋末年 D、南朝时

8、期( A )21、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娟代役 B、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农民从政府那里分得了土地 D、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 B )22、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A、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使我国古代人的分布更趋合理 D、促使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二、材料题(28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资治通鉴材料二:魏主下诏,以

9、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陕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着,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材料一中的“帝”与材料二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主要目的是什么?(1+1+2=4分)答:北魏孝文帝。迁都问题。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为了使鲜卑族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依据材料二,概括诏令提出了哪一方面的改革?(1分)答:改用汉姓。材料二提出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意图何在?(1+2=3分)答:依据:鲜卑族和汉族同出一个祖先,都是黄帝的

10、后代。 意图:加强同汉族的联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如何评价他和他进行的改革?(1+2=3分)答: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材料分析题(10分)请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图一 图二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图中骑在马上的人是谁?(1+1=2分)答:张骞出使西域图。 汉武帝。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1+1+1=3分)答: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西域都护。标志

11、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图二是什么示意图?请写出它的路线。(1+2=3分)答:丝绸之路示意图。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在转到大秦(欧洲)。图一和图二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答:张骞出使西域图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3、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7分)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三则材料一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三次政治改革?(3分)答:材料一:管仲改革; 材料二:商鞅变法;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一的改革有何历史影响?(2分)答: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奠定了基础。概括第二、三则材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2分)相同点: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