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含解析) 教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681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含解析)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含解析)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含解析)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含解析)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含解析) 教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一、基础题1、“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偷窃、抢劫”,中学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警示我们()可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勿以恶小而为之 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A B C D2、如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 ) A合理行为 B不良行为 C严重不良行为 D犯罪行为3、三国时期,刘备在去世前嘱咐自己的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今天,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A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区别B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耍重视防微杜渐C只要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一定发展为犯罪D有一般违法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有关系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2、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初中学生吸烟率达到了6.4%,每10个初中男生就有1人吸烟而吸烟的同学都认为这是小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小错一定会转变为大错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BCD二、综合题5、下列行为中,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 )旷课、夜不归宿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A. B. C. D.6、“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这些古语启示我们 (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一个人

3、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沾染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 C D.7、以下行为中属于严重违法行为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是 ( )A王某时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他人B李某制作并传播网络病毒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C学生赵某闯红灯引起交通事故而向交警谎报了家长的姓名D某照相馆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其肖像挂于店面橱窗8、“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提醒我们 ( )A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错误,不必大惊小怪B面对错误,我们只能听之任之C过则勿惮改,我们应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D人犯了错改了就行,不必在意是否再犯9、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

4、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 %,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这说明 ( )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A. B. C. D.10、某中学在“拒绝吸烟,给力青春”活动中打出了“吸烟是吸毒者的预备军”的标语。这句话提醒我们( )A吸烟一定会染上吸毒 B只要不吸烟就决不会吸毒C吸烟和吸毒在性质上是一致的D我们应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习惯三、提高题 11、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校15岁学生林某

5、,结识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后因盗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至此李某仍不思悔改,又因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林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2)林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哪些启示?、某中学组织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普法宣传活动,张杰在看了漫画后,若有所思:从这些漫画中,你获取了哪些有关预防违法犯罪的信息?参考答案1.D2.B3.B4.A5.A【解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故选A。

6、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如果不加以及时改正,很可能发展为犯罪,但并非“必然”,故表述不正确。用排除法,故选D。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性质的判断。李某制作并传播网络病毒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表明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故选B。8. C【解析】犯错在所难免,贵在态度。A、B、D三项是三种消极的做法,“正视”与“改正”才是正确的态度。故选C。9. C【解析】本题通过调查说明未成年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发展下去也可能成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但这并不能说明不良行

7、为就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良行为也不是小节,更不能说无关紧要。所以选C。10. D【解析】吸烟是一种不良行为,而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的转变,故预防违法犯罪需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A、B、C三项混淆了两者的关系,故选D。11.(1)盗窃财物是一般违法行为;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是犯罪行为。 (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加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12.(1)动手打架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违纪行为;偷窃是一种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则是一种犯罪行为。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2)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3)“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等观点是有害的,我们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解析】在知识方面,本题借助漫画重点考查了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途径与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能力方面,则重点考查了学生搜集、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应结合漫画内容,联系所学知识,从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