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581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评(A)(基础过关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基础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对峙/嗜好供稿/供词惬意/锲而不舍B.癖好/譬如纰缪/毗邻船舷/扣人心弦C.沏茶/堆砌裨将/裨益粗犷/旷日持久D.强迫/勉强抹黑/抹布模仿/装模作样解析:A项,分别读zh/sh,gng/gng,qi;B项,分别读p/p,p/p,xin;C项,分别读q/q,p/b,gung/kung;D项,分别读qing,m/m,m/m。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平添洞庭湖千古留传午阴嘉树清圆B.婵娟樱桃核锱铢必较言有尽而意无穷C.

2、精邃蛛丝网不落言筌落叶何翩翩D.圆满辨证法窸窣飘零无边落木萧萧下解析:A项,“留”应为“流”;C项,“邃”应为“髓”;D项,“辨”应为“辩”。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才用“木”字呢?(2)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3)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了中国诗的篇幅。A.场合必需限止B.场所必需限制C.场所必须限止D.场合必须限制解析:“场合”包括“场所”和气氛。“必需”是动词、形容词;“必须”是副词。“限制”规定范围,不容许超越;“限止”,阻止。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

3、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首都的艺术工作者不远千里,来到这海拔5 000米以上的哨所,为边防战士们做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艺术表演。B.全国的道德教育专家齐聚六朝古都南京,就当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进行充分讨论。C.文学工作者应该深入社会、深入民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了生活积淀,才能写出有声有色的优秀作品。D.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张老师可谓处心积虑,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学生谈心。解析:A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用错对象。B项,“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此处使用恰当。C项,“有声有色”,形容

4、表现得十分生动,一般用于对活动的描述,应用“有血有肉”。D项,“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是贬义词,应用“殚精竭虑”。答案:B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我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B.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C.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

5、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解析:A项,问号改为逗号,不表疑问。B项,删去“何翩翩”后面的句号。D项,冒号改为破折号。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9分,每小题3分)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

6、,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要

7、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写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式。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

8、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不过,这样过分追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肌肉也要形成记忆。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所谓“字如其人”,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节选

9、自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有删改)6.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D.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解析:D项,不属于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

10、答案:D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C.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D.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解析:C项,“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11、谋求仕途发展”与原文不符。答案:C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B.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C.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D.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解析:B项,

12、“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说法不正确。答案:B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5分)解析:解答此题中的“执着”“艰难”要抓住梅生存和开放的环境,从季节和地域两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2)“忽相逢缟袂绡裳”

13、和“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分)解析:“相逢”“缟袂绡裳”都是人所特有的,应为拟人手法;“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从语句的形式上是对偶,从内容上看是夸张。作者的情感要结合语句的具体内容分析。参考答案:“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10.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1),僧敲月下门。(贾岛寻隐者不遇)(2)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3)袅袅兮

14、秋风,。(屈原九歌)(4),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5)阁中帝子今何在,。(王勃滕王阁诗)(6)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答案:(1)鸟宿池边树(2)满城风絮(3)洞庭波兮木叶下(4)无边落木萧萧下(5)槛外长江空自流(6)欲辨已忘言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18分)草有千千结周伟春属木。地性生草。草是春天最早生长的植物,是大地上的精灵。大地生草木,世上有乾坤。草不管,小孩儿般,睡醒了,揉揉眼,蹬蹬腿,伸了个懒腰,探出了头。一夜之间,发芽,冒尖,露了青,生了色,疯了长。风一吹,草就动,雨洗春来,大地生动了,一片、一片,又一片。田野里、山坡上、菜园子、路边、田埂、塘坎上、沟

15、壑旁、溪涧甚至墙角、石缝间、瓦楞上,小草随处可见。草色青青,春光皎皎,野草遍地。伸手摘下一两茎青草,淡淡的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握在手中,把玩不已,久久不肯弃之。不经意间,把嫩白的草茎含在嘴里咀嚼,丝丝的甜味立马在口里蔓延开来,溶化一片。咦,好个春天的味道!有月光的夜晚,草垛是我们的好去处。爬上高高的草垛,双手叉腰,俯瞰一切,幸福和威武教我们立马长高,霎时真实。从草垛上时不时跳下来,向下飞翔,向着大地飞翔,一次又一次,无比踏实、稳健和安全。我们一个个,像一粒粒滚落一地的果实,饱满而又欢畅。向下的飞翔,向上的生长,是我们一生真实和坚定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尽管也进入到这个浮泛的尘世,却一直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草垛高高,幸福的草垛高高在上,谁都想把它高高地垛起来。也许,只有在垛草的过程中,只有在草的密集里,只有在童年深处的秘密中,才能瞬间明白:没有那来自低处的一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