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482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看拼音写汉字(3分)欢乐是人生的y_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我知道,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最好的礼物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你会迷wng_,也会清醒,当夜幕低落的时候,你会感受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我知道,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你会灿然一笑。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走吧,你看,hui_花正香,月色正明。 2.古诗文默写(8分)(1)问君何能尔? _ 。(陶渊明

2、饮酒)(2) _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3)受任于败军之际, _ ,尓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4)_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5)李清照武陵春中“_,_。”这两句化抽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沉重。(6)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见贤思齐焉,_。”告诉我们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孟子中的“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1)亮躬耕陇亩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4.名著阅读(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他没有什么模样,使

3、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段文字选自_(作家)写的小说_。(2)下面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林冲,绰号“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手刃陆虞候,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尽显英雄本色。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C.格列佛游记小人国的利里浦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分为“高跟党”和“低跟党”两派

4、。D.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2、 现代文阅读(25分)(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画鲤(13分)牟喜文旗镇多奇人,穆三爷无疑就是其中之一。穆三爷擅丹青,尤擅国画。泼墨挥毫,或高山,或小河,或渔舟,或落日,无不大气恢弘,使人如身临其境。画日,喷薄欲出;画霞,娇艳欲滴。画毕,穆三爷双手提笔,左右开弓,梅花篆字,一气呵成。小镇人无不以拥有穆三爷一幅丹青为荣,更有达官显贵、商贾名人,趋之若鹜。晚年,穆三爷开始画鱼,尤以鲤鱼为嗜。家中养一池鲤鱼,硕大透明的缸中,红黑相戏,上下翻腾。穆三爷常常伫立缸旁,凝神观察。泼墨挥毫中,鲤鱼跃然纸上,那姿态、那神情无

5、不与真鱼形似。鱼鳃微张,尾鳍轻划,根须颤动,双目含情。仔细听来,耳畔竟有潺潺水声。 画界有规,以老为尊。穆三爷一画,千金难求。 小镇有一外出为官者,车马轻裘,几次登门,重金相求,终不遂愿。后被双规,锒铛入狱。外人问之,穆三爷捻髯一笑,高雅之物,岂容污人亵玩焉。小镇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以穆三爷为奇。一日,镇东寒门农家李家双子双双考取北京高等学府。众多宾客纷纷前来道贺,李家在镇上小吃部安排就餐,几包瓜子、花生,几碟小菜,几坛老酒。虽简陋,但也其乐融融。忽人群大惊,见穆三爷立于门前,腋下夹着两个樟木筒。众宾客纷纷让座,穆三爷也不客气,大马金刀,居中而坐。李家双亲诚惶诚恐,忙吩咐上好酒好菜,穆三爷摆手制

6、止,命人撤掉狼藉的杯盘,铺好台面,轻挥双臂,缓缓打开其中一个木筒,众宾客凝神屏气,伸长脖颈。但见,硕大的龙门从水里升起,两条摇头摆尾的鲤鱼从右至左,高高跃起,带起朵朵水花,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鲤鱼双目圆睁,憨态可掬。双鲤跃龙门!穆三爷手捻须髯,微微颔首。众人啧啧称赞之余,带钩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另一个木筒。只见另一个木筒上一把铜锁光彩照目。穆三爷将画收好,将两个木筒一齐交给了如在云里雾里的木讷的李氏双亲,叮嘱道,另一个木筒,待双子学业有成之时再打开。不待众人反应过来,穆三爷拿起一杯老酒,一饮而尽,留下一个红包,飘然而去。李母颤抖着双手打开红包,里面有两万元钱,泛着油墨的香气。李父李母拉着两个儿子紧

7、跑几步,门外哪还有穆三爷的影子。几天后,传来穆三爷辞世的消息。小镇人唏嘘不已。李家的那两幅画无疑成了穆三爷最后的作品,价值可想而知。一时求购者络绎不绝。然李家父母念及穆三爷,坚决不售,还将画存在了县里银行的保险柜里,断了那些盗贼的念头。李家仍以种地为生,勒紧裤带,两个儿子勤工俭学顺利完成了学业。完成学业的两个儿子在城里四处投简历,然而竞争激烈,他们虽名校毕业,但所挣钱粮只够勉强糊口。他们自然就想起了穆三爷赠送的第二幅画。哥俩赶回老家,从保险柜中取出上了锁的木筒,请锁匠小心开启。只见画中还是巨大的龙门,还是两条鲤鱼。与第一幅画不同的是,两条鲤鱼从左至右,游回了龙门。鲤鱼归龙门!揣摩了许久,哥俩冲

8、着穆三爷家的方向,仆然跪倒。(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5.文章开头称穆三爷是个奇人,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他“奇”在哪里。(2分)6.文章两次写到“穆三爷手捻髯”,请分别说说你的理解。(4分) 7.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8.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请结合小说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对你的启示。(4分)(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12分)郁达夫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论客的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虽则说得太独断,太

9、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仅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或风、雷、雨、雪的突变,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

10、可口的菜,你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也觉得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白天晚上的一定轮流而去自杀的人。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我从前有一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

11、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一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像上面所说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寻生活,较为直截了当。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

12、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我曾经到过的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的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四国的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的。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

13、,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9.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B第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C作者笔下的

14、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总在寻求新事物的道路上奔走,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着。10.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11.文章第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2.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就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3分)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仆人。 (宗白华轮和晋人的美)三、古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 夜坐 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13.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14.文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