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6琵琶行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547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6琵琶行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6琵琶行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6琵琶行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6琵琶行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6琵琶行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琵琶行(并序)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降职。B.谪居卧病浔阳城谪居:降职后居住。C.低眉信手续续弹信:自信。D.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随随便便。解析:词语的解释一定要联系语境,句中的“信”应为“随意、随便”的意思。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B.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C.暮去朝来颜色故去来江口守空船D.忽闻水上琵琶声其间旦暮闻何物解析:A项,前一个“为”是动词,弹奏;后一个“为”是介词,给。B项,前一个“暂”意为“暂时”;后一个“暂”意为“忽然、一下子”。C项,前一个

2、“来”是动词;后一个“来”是助词,无实义。D项,两个“闻”都是“听”的意思。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都一致的一项是()A.整顿衣裳起敛容呕哑嘲哳难为听B.似诉平生不得志小弦切切如私语C.今年欢笑复明年暮去朝来颜色故D.铁骑突出刀枪鸣凄凄不似向前声解析:A项,“整顿”意思是“整理”;“难为”由“难”和“为”两个词构成,其中“为”是介词。C项,“颜色”意思是“容貌”。D项,“突出”意思是“冲出、突然出现”;“向前”意思是“前面的、刚才的”。这些都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其余几个词“平生”“私语”“欢笑”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答案:B4.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格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

3、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解析:A项中的“管弦”和D项中“丝竹”均代指音乐,C项中的“秋月春风”代指时光、岁月。答案:B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5.请分析“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的作用。解析:“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参考答案:“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伎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6.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

4、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解析:留下空白,让人更有补充发挥的余地一者让人回味刚才那美妙的乐曲;再者,也让读者产生了疑问,弹者因何而“弦凝”?自然与前一句中的“感”有关,那又是在“感”什么呢?从其中的“暗低容”可知,一定是伤心悲苦之事。参考答案: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人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这一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几句的化用。(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78题。夏夜宿表兄话旧窦叔向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

5、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7.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虚实结合。首联实写,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尾联虚写,诗人设想与表兄离别后将面对的孤舟离别、亲友在桥边搭起青帐饯别的场景。8.近代人俞陛云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这句话在中间两联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中间两联写乡书不达、旧事凄凉、儿童长大、亲友零落等生活记忆,诗人写来真切、朴实、自然,没有过分雕饰。整首诗感情自然流露,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亲切,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三、语言运用9.仿照下面的示

6、例,写一组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不是唱歌就表示快乐,不是哭泣就表示痛苦,有时忧伤是最美的体验,有时凄凉是最感人的乐章。解析:注意句式特点和语句的内涵。参考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不是金钱就表示富有,不是清贫就表示低贱,有时苦难是最大的财富,有时残缺是最美丽的风景。10.琵琶行的结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是白居易的外在表现。请结合有关诗句,想象白居易听琵琶时的心理状态,不少于200字。解析:结合有关背景,揣摩人物心理联系相关内容。参考答案:诗人先是为琵琶女“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乐声打动,继而被“说尽心中无限事”感染,接着在“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旋律里浮想联翩:自己进士及第后,“十年之间,三登科第”,积极地“为民请命”,曾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利用为官的便利多次提出改革建议,又利用诗歌的特点讽喻时弊,但好心没得好报,权豪们乃至最高统治者,对自己厌烦了,自己被贬至偏僻萧条的浔阳,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变成了贬谪,曾经的热望期待,拯救百姓的呼号都遭受压抑这与年少时色艺俱佳、红遍京城,年长后嫁与商人、备受冷落的琵琶女何其相似啊!“同是天涯沦落人”,知音难觅眼前现不知不觉已泪流如雨,这是诗人自己的心在流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