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413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题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科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徘徊 hu 着落zhu 须臾y 攲斜(j)B拆散ci 憔悴cu 树杈ch 感慨kiC粼粼lng 屏息 bng 纠纷ji 怦怦png D霎时sh 荫蔽yn 绰号 chu 诀别j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取诀 磕头 蛛丝马迹 鸦雀无声B响晴 菡萏 油然而生 浑为一谈C并蒂 抉择 美不胜收 悔恨莫及D莲篷 捶打 翻来覆去 花枝招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李江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区一等奖。B散文犹如文学园地

2、里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不可名状的经典名作。C她生长在艺术之家,耳闻目睹,渐渐地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D他每天东奔西走,为着家庭生计忙得不亦乐乎。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B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文章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坚持,要勇敢面对,不能放弃。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礼记并称为“四书”,是记录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D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主持编写的世说新语。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汉字

3、书写大赛,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C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被采伐和毁掉,尤其是近五十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D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绿树村边合, 。 ,把酒话桑麻。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子在论语里表明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的句子是 , 。7.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作家或人物或作品名(5分)A母爱 童真 自然 爱的哲学 作家: B. 龟兔赛跑

4、狼来了 猫和鸡 山羊的怯懦 作品: C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作品: D潇湘馆 丫鬟紫鹃 葬花 焚稿 人物: E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作品: 8. 阅读下列文字,请按要求回答题后问题(6分)【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屠呦呦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媒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比例12.7%1.6%30.5%56.2%(1)根据表格内容,请你总结该问卷调查的结论: 。(2分)【话标题】屠呦呦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屠呦呦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

5、母”、屠呦呦诺奖给中医药注入强心剂、屠呦呦获诺奖启示:中西医结合当为未来方向、屠呦呦获诺奖助推中药“走出去”。(2)根据上面新闻标题,探究新闻标题具有的特点: (答一点即可)(2分)【用新闻】获知屠呦呦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屠呦呦获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屠呦呦获奖”的专题报道。(3)请仿照示例,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方案分析”。(2分)例:我选方案(三)。分析:能结合

6、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我选方案( ),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15分)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

7、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9.选

8、文第段在结构安排上采用的方法是( )(2分)A.分-总-分 B.分-总 C. 总-分-总 D.总-分10.“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请你解释“招牌”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1.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1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13. 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说说这些云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二)(15分)南京乐团招考民族乐器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

9、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明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着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

10、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为什么?”朱丹回答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

11、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须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贴着灯红,贴着酒绿,贴着作为一座现代大城市所应该具有的特征,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

12、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渲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枝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

13、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朱丹说:“考场的事,务请大师原谅。”大师说:“不,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内容。(3分)15.文中两次出现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有什么区别?(4分)16.结合语境,对下列语句作赏析(4分)(1)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