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236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 岳麓版必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1)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2)政治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1)起止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制度特点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二、封邦建国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国,史称西周。2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

2、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2)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3)概况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分封内容: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诸侯义务: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等。(4)影响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深化拓展关于分封制中的受封土地问题:“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

3、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交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3)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作用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

4、特权地位。易混易错不可误认为宗法制只适用于周王室同姓之间。宗法制度不仅应用于周室的同姓间,而且和异姓诸侯间也有关系。周制,同姓不婚,而异姓互为婚姻。所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2礼乐制度:即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主题一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既有宗室姻亲、功臣,也有古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3)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承认天子的权威,承担必要的义务。(4)层层分封,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西

5、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1)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周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2)它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3)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4)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6、。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上述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案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先圣之后、前代之后、功臣谋士、同姓亲族等,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图示西周分封制所形成的社会秩序主题二西周宗法制的内涵、主要特点及其影响1西周宗法制的内涵(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划分大宗和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2)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

7、。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特点(1)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权与血缘纽带、“国”与“家”密切结合,带有血缘部族色彩。(3)大宗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大宗,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3西周宗法制的影响(1)对西周: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了贵族间权力的争夺,稳定了统治。(2)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

8、等。材料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上述材料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怎样的生育观念,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材料反映出古代中国人重男轻女、重视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其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运用“一、二、三、四”归纳法把握宗法制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三种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主题三综合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

9、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据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周

10、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上述图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答案示意图体现了从天子到士、礼、乐标准的不断降低,反映了西周形成等级森严的贵族体系;史书记载中周天子以同族或亲戚称谓臣下,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图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与周礼之间的关系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依附 B兄弟C平等 D大宗与小宗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封者,周王是大宗,鲁国是小宗。2下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

11、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王位世袭制C体现周朝开始有成熟文字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答案D解析由题中“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可知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基本情况。3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当时()A国家管理制度非常落后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矛盾C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管理国家D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故A、B、D三项不正确,选C项。4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

12、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地域关系 B财产关系C信仰关系 D血缘关系答案D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等级制度。5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影响深远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答案B解析“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这体现了材料的中心是强调家规,故选B项;仅凭一个例子不能说明祠堂文化大为盛行,排除A项;C、D两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

13、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材料三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材料四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近几年,世界各地华人后裔回归祖国大陆,掀起寻根热。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山东称为齐鲁大地的历史渊源是什么?(2)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今天有何积极影响?答案(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齐”“鲁”两封国都在山东境内,因此今天的山东又称齐鲁大地。齐鲁晚报的名称也正反映了分封制对今天的深远影响。(2

14、)材料三、四反映的是宗法制。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有广泛的积极影响。解析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解答时要注意紧扣材料,结合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作答。基础巩固1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答案B解析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各封国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比商代更加明确,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诸侯必须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加强。2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广建封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实质也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削弱功臣、排斥异姓诸侯显然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符,因为当时受封的诸侯不仅有同姓的王族,还有异姓的功臣和先代的贵族。3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文中的“制度”包括()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A BC D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周”指西周,而内外服制是商朝的重要制度,应排除。4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