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3971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高频文言实虚词核心突破,属 (1)继迁兵相随属(连接) (2)未及属稿/少聪敏好学,善属文/自幼好学,善属文(撰写) (3)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托付) (4)即以其事属之/属鼎治,鼎论如法(交付) 籍 籍之以为厢兵/悉籍记之/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遂受而籍之以归(造册,登记),突破高频文言实词,多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人用是多疑/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盖其性所多也(称赞) 次 (1)舟次彭泽(旅途停留) (2)亮知荆州次当受敌(第二个) (3)次顺义(驻扎) (4)军皆定次,将乃就舍(驻扎) 著 (1)其后遂以著令(拟定) (2)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彰显)

2、 (3)核所积金银,著之籍(登记,记载),舍 (1)人莫舍我/吾宁舍之而受祸(收容,安置) (2)而舍县之大家(寄居) 延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坐后堂/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请,邀请) 归 (1)年二十以归吾(出嫁) (2)先生赎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归,让回去) (3)而世遂以全节归之(称许) 鄙 (1)则相与笑之曰:鄙(见识浅薄) (2)习举子业辄鄙之曰(视为浅陋),使 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连词,假如) 薄 遽薄京师/乱而继迁薄我,必败(逼近,迫近,进攻) 卒 (1)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急促) (2)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终于) 干 (1)修篁干霄(冲) (2)而未尝干人荐举(

3、请求),趣 (1)贼非吾主敌,盍趣降(通“促”,赶快) (2)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动词,催促,督促) 及 及即尊位/及再遇阵没(等到) 录 遂大困,寻死富阳/寻知代州,移深州(不久) 会 会暮,约诘朝合战/会所导火灭(适逢) 遂 援不至,遂没焉/为宁浦太守,遂居交止(于是),质 (1)予以此图质之(询问) (2)贫甚,质女婢于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委 (1)君奉委巡察(委派) (2)委尸填满沟壑(放置) 躬 庆礼躬至其境/躬履途泥,率先期门(亲自) 已 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奋力大呼,得贼乃已(止),累 (1)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堆砌,累积) (2)与林邑累相攻伐(屡次) 方

4、诸人咸以君方乐广/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比拟,当) 臣 (1)今人君论其臣也(名词,臣子) (2)布衣弗友,人君弗臣(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臣子) 矫 (1)杖矫命者,逐之(假传) (2)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假托),顾 (1)公仰视木顾使者曰(回头看) (2)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反而) 刺 刺船而去/见一丈人,刺小船(撑) 称 或过称其文字/犹称所长而达之(称赞) 知 (1)复命知益州(掌管) (2)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巧诈),度 将军自度何如也/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揣测、估计) 就 (1)不暇就师穷经(跟从) (2)唯当就蚁封耳(动词,赴,上路) 假 (1)诸贵假以劲弓(借给) (

5、2)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借用),以 1.介词,突破高频文言虚词,(1)表原因。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在”。如: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依据、凭借、按照。如: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余船以次俱进。 (4)把、用、拿。如:a. 以为轮,其曲中规。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2.连词,(1)表示并列、修饰或递进关系,相当于“而”。如: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樊哙侧其盾以撞。 (2)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以便。如: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3)和“上”“下”“

6、东”“西”“往”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如:召有司按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认为、以为。如:皆以美于徐公。 通“已”。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3.动词 4.副词,为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wi)。,(1)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如:a.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b.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2)表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4)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如: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

7、,歌诗合为事而作。,(5)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6)表被动关系,介绍出施动者,读阳平声(wi),可译为“被”。有时与“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如: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w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与之呼应,可译为“呢”。如: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3.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根据宾语的不同作不同的解释。,如:a.尔为尔,我为我。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上述加点的“为”,应根据动词后

8、所带宾语的不同,分别译为“是”“形成”“当作”。,而 1.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如:某所,而母立于兹。 2.动词,表比喻,译为“如同,好像”。如:军惊而坏都舍。 3.副词,译为“就、才”。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4.连词,(1)表并列关系。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表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表承接关系。如: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表转折关系。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表因果关系。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6)表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表假设关系。如: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9、,其 1.代词,(1)代人,他,他的(他们的);代物,它,它的(它们的)。 如:a.秦王恐其破璧。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代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指你、你的。如: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4)相当于“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这、那或这个、那个。如: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2.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如:其如是,孰能御之?,3.副词,(1)表示推测语气,译为“大概”“或许”。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0、2)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表示祈使,译为“还是”。如:吾其还也。,之 1.代词。,(1)第三人称,可代人、代事、代物,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如:a.徐公来,孰视之。b.燕、赵、韩、魏闻之。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上述三句里的“之”,分别代人(徐公),事(齐国修明政治的情形),物(酒)。 (2)第一人称,可译为“我”。如: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2.动词,相当于“往”“到”。,如: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吾欲之南海,何如?,3.助词,可分以

11、下几种情况:,(1)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词(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如: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以上四种情况中的“之”字均属结构助词。 (5)音节助词,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如:a.公将鼓之。b.

12、顷之,持一象笏至。,如:a.乃设九宾礼于庭。 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如: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如:业精于勤,荒于嬉。,于 1.在,从,到 2.“在方面”“从中” 3.由于,如: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如:君幸于赵王。 如: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4.向,对,对于 5.被 6.与,跟,同 7.比,所 1.用作助词,(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

13、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如: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表示原因的,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3.“所”和“以”连用。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则 1.规章,条文。 2.就是。 3.却是。 4.表因果连词。,如:论语十则。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如: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如: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表对比连词。 6.表转折连词。 7.表已然连词。 8.表假设连词。,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如:于其身也,则耻

14、师焉,惑矣。 如: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如:入则无法家拂士。,乎 1.语气词 2.介词。相当于“于”。,(1)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如:汝识之乎? (2)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如:有甚是者乎。 (3)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4)表示停顿。如:众言同,于是乎书。 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且 1.qi,(1)副词,尚且。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副词,暂且,姑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副词,将近,将要。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连词,表并列关系,“又”。如:河水清且涟漪。 “又又”如: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5)连词,表递进关系。 “而且。”如: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况且。”如: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6)连词,表选择关系。抑或,还是。 如:王以天下且尊秦乎?且尊齐乎? (7)助词,发语词。 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往、到。如:士曰既(已)且。(诗经),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