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原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83553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规划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旅游规划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旅游规划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旅游规划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旅游规划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规划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规划原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规划原理,教材,1、旅游规划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黄羊山编著 2、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勇、李玺编著,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2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对象 3 旅游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4 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规划的产生 旅游业快速发展,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旅游资源大力开发、问题随之而来,迫切需要合理的旅游规划指导!,1、初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初),2、过渡阶段(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3、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初),4、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初至今),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国外旅游发展阶段及时间:,国外旅

2、游规划历史回顾,20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开始了最初的旅游规划。,时间、地点,特 点,1959年,夏威夷州规划,实际上只是为一些旅游项目或旅游接待设施做一些基础性的市场评估和场地的设计,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规划。,标志着真正的旅游规划出现,旅游规划成为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基础,旅游经济学、闲暇与修葺学、旅游地理学等,代表人物,加拿大地理学家 罗奥艾沃尔夫,初 始 阶 段,国外旅游规划历史回顾,概 况,理论基础,代表人物,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系统的旅游规划著作开始出现。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两个旅游开发文件综合规划和旅游开发规划明细录。WTO 组织43个成员有

3、37个国家编写了国家旅游总体规划。,特 点,这一阶段旅游调查和实施研究逐渐兴起。但这一时期的规划存在问题较多,规划实施难度大、制定方法不一、社会因素考虑不足。,美国旅游规划专家 冈恩(Gunn),旅游经济学、闲暇与游憩学、旅游地理学、区域规划学,过渡 阶 段,概 况,理论基础,特 点,国外旅游规划历史回顾,进入20世纪80年代,旅游规划研究进入大发展时期,大量研究使旅游规划理论思想得到充实。,学术界达成共识认为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这一时期,随着娱乐休闲度假旅游呈上升态势,休闲、娱乐和度假规划研究受到重视。旅游规划理论研究得到长足发展。,理论:门槛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方法:

4、社区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等。,快速发展 阶 段,国外旅游规划历史回顾,20世纪90年代之后,旅游规划相标准化、体系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从环境适应性角度出发探讨旅游发展,把环境规划和旅游融为一体,成为规划的潮流。 “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规划中的地位。,深入发展 阶 段,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旅游发展阶段及时间:,1、资源导向型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2、市场导向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 3、形象导向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 4、生态导向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旅游规划历史回顾,1、资源导向阶段

5、,特 点,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对城市、景区加以规划,出现了风景旅游城市规划,旅游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等;林业部门也开始对其辖下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森林公园的规划和开发; 不是由专业的旅游规划专家来完成,而是由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规划者来编制; 此时所编制的所谓旅游开发规划,属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范畴。,有什么样的资源, 就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我国旅游规划历史回顾,2、市场导向阶段,特 点,1986年我国将旅游业确立为正式的产业部门,标志这旅游规划开始进入市场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旅游规划的核心是旅游者的需求。市场分析、旅游产品可行性分析、旅游市场细分、营销规划为主要内容。,案 例:,1985年郭来喜

6、主持完成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开发”是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旅游地开发范例,使得一片荒凉的沙碱地成为了新兴的旅游热点,取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世纪90年代深圳建立“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成功运作,推动了市场机制下的旅游规划理论研究。,需要什么样的项目, 就规划什么样的产品,SWOT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是根据旅游地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旅游地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旅游地竞争战略的完整

7、概念,战略应是一个旅游地“能够做的”(即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我国旅游规划历史回顾,我国旅游规划历史回顾,3、形象导向阶段,特 点,以形象为核心,围绕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来进行规划。 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导入旅游地的开发和规划,开创形象导向型旅游规划理论。 注重突出旅游地地脉、文脉及市场感应分析,强调突出旅游地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 规划中提出宣传口号、视觉形象设计。,以规划地的特点为基础加大宣传、营销,我国旅游规划历史回顾,4、生态导向型阶段,特 点,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强调三大效益兼顾。 强调供需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追求

8、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融合,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由传统的“资源”、“客源”、“资源-客源”导向型转向“保护+资源+客源”导向型开发模式,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区域旅游开发战略。,(二)旅游规划的发展现状 成就,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政府重视加强,规划力量壮大,管理体系形成,国际交流推进,规划质量提高,近年来,地方财政用于编制旅游规划的专项经费达到上亿元人民币。 四川、广西、山东、云南等省优先安排数百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编制省级规划。 县级旅游规划成为旅游规划工作的重点和主体。,国家旅游局从2002年至2009年底共认定了17个公告共认定42家甲级、164家乙级

9、旅游规划资质单位。 人员结构以地理学和城市规划为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人员共同参与。 形成多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技术力量。,1999年3月发布实施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从法规高度规范旅游规划诸环节。 制定颁布旅游规划通则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等国家标准。,国际旅游专家参与到我国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当中。山东、四川等省;旅游总体规划由WTO编制完成。 中外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模式为理想的旅游规划组织模式。,市场、产品、资源三重保障; 注重富有创意的形象设计、产品安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内容更加完整; 表现形式日趋精美。,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二)旅游规划的

10、发展现状 问题,市场混乱,人才缺乏,理论滞后,实施力量薄弱,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规划人员与机构质量参差不齐; 市场透明度小,编制经费差异大; 规划方法、流程不统一,影响规划有效性; 评审鉴定不规范。,专门从事旅游规划的专家不占主体,缺乏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规划专家; 隶属于旅游部门的规划机构偏少,造成规划成果缺乏统一性。,我国尚未建成全面的旅游规划理论体系。没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方法和模式; 存在教条化、主观化、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规划缺乏可操作性、规划缺少依托、无法落实; 投资资金不能到位、部门缺乏合作、政府决心等问题使规划成为案头摆设。,(三)发展趋势 规划空间:区域规划

11、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建筑性规划。 规划内容:更加重视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客观实际,是否科学合理,重视规划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 规划周期:规划的制订、修编周期缩短。 规划利益:要求同时满足游客、当地居民与开发商的利益,更多地关注游客的个性化要求,强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不但关注当代人的利益,而且关注后代人的利益。,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2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对象 3 旅游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4 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一、旅游规划的概念 旅游规划是预测与调节系统内的变化,以促进有序开发,从而扩大开发过程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urphy,1985) 旅游规划是在调查、评价

12、的基础上,寻求旅游业对人类福利和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的过程(Getz,1987) 旅游规划是为实现既定的旅游发展目标而预先谋划的行动布置,也是不断地将人类价值付诸行动的实践过程(吴人韦,1999)。 旅游规划是以旅游市场变化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旅游消费六大要素发展及相关行业进行科学安排和部署的一种行为(孙文昌,1999)。 旅游规划是为了促进和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相关要素进行全面系统谋划的一种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技术。,2 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对象,二、旅游规划的对象 (一)旅游活动安排 (二)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业 (四

13、)旅游系统,2 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对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规划对象,而是某些旅游策划的对象。,以旅游目的地为对象的旅游规划侧重于旅游资源分析,从区域的角度发展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旅游资源现状调查、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方法。,旅游规划的对象发展至“旅游业”,从中观层次上实现了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整合。,旅游系统是一个以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为核心,以人流的异地移动性为特征,以闲暇消费为手段,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现代经济、社会、环境的边缘组合系统。,1 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2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对象 3 旅游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4 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一、规划目标的转化 政府指向型利益主体指向型

14、可持续指向型 政府指向型目标: 该目标集中体现了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税收、外汇收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基础设施等编制的旅游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旅游地政府的意愿。 利益主体指向型目标: 该目标不仅考虑到旅游地政府,而且考虑到旅游者、旅游社区民众以及旅游企业的利益。 可持续指向型目标: 该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和时间四个维度,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后代人的利益,规划受益主体包括旅游地政府、旅游者、旅游社区居民以及旅游企业,同时要求旅游规划者、旅游地政府、旅游社区居民以及旅游者共同参与旅游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它代表了新时期旅游规划发展的方向。,3 旅游规划的目

15、标和任务,二、规划目标的确定 总目标 子目标,3 旅游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对旅游发展未来应该达到目的的总体说明,规定了旅游规划对象的发展总水平和总方向。,市场目标满足旅游市场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 经济目标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社会目标社区和行业整合,共兴共荣; 环境目标保护旅游资源。,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总目标:到 2010 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首都风貌的国内首位旅游中心城市和具有东方特色的一流国际旅游城市。 子目标: 提高旅游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率,使其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挥旅游产业的重要社会功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 体现更多的生

16、态效益,保护古都风貌与历史文化资源、改善首都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3 旅游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生态,白城市旅游总体规划 总目标:充分发挥特色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相对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地方地脉和文脉为主线,积极开展湿地生态游、风电景观游、民俗风情游、草原风光游,将白城市建设成为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强市。,3 旅游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近期 (20102015),阶段性目标, ,使重点旅游景区(点)形成规模 力争创建5-10个“AA级”、 “AAA级”和“AAAA”级景区。,初步形成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体, 以科考观光旅游为衬托的旅游产品系列。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争重点景区全部步入精品 景区范畴,使白城市成为吉林 省乃至全国的重点旅游目的地。,3 旅游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中期 (2016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