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2760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新版)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故事两则复习试题2011年精选题1. 给加横线字注音1.鹓( ) 2.醴( )泉 3.鸱( ) 4.濠( )梁 5.鲦( )鱼 6.汝( )2. 解释词语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视若浮云的态度。故事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5.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 6. 思考探究 林云铭说:“庄子似个绝不近情的人,任他贤圣帝王,矢口便骂,眼大如许;又似个最近情的人,世间里巷、家庭之常,工技屠宰之术,离合悲欢之态,笔笔写出,心细如许。”胡文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请你课余广泛查找资料,阅读思考,以“我眼中的庄子“为题进行探究。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

3、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呆若木鸡 纪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 (2)谋报浑沌之德( ) (3)方虚骄而恃气( ) (4)反走矣( ) 2.翻译句子。 (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4、 (2)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方虚骄而恃气。 (4)犹应响影。 3.说说“呆若木鸡”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4.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5.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德”的内容。 6.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这两个成语的故事内容。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驻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谆,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注履:踩。踦: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砉:(hu)象声词。驻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中(zhng):合乎。会:音节,节奏。进:超过。硎:(xng)磨刀石。1.解释词语。(1)倚: (2)道: (3)间: (4)游: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5.请你比较庖丁解牛与浑沌之死的异同点。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鲁侯

6、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曰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御:迎接。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 (1)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 (2)奏九韶以为乐( ) 2.翻译下面句子。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0. 成语不离“舌”。 (1)形容能说会道( )(2)形容惊诧无言( )(3)形容随声附和( )11. 宝塔诗如何读? 开山满桃山杏山好景山来山客看山里山僧山客山山中山路转山崖12. 怪体诗如何读?龙虎虎望山山山湖湖湖湖湖海海海海会仙仙仙

7、仙仙仙仙仙万国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掉川川川川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节选) 朱光潜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

8、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追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仅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

9、剧本都远非他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

10、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记得我第一次读外国诗,所读的是古舟子咏,简直不明白那位老船夫因射杀海鸟而受天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蒙昧真是可笑,但是在当时我实在不觉到这诗有趣味。后来明白作者在意象、单调和奇思幻想

11、上所做的功夫,才觉得这真是一首可爱的杰作。这一横线觉悟对于我便是一层进益。而我对于这首诗所觉到的趣味也就是我所征服的新领土。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横线,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或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互相比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正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就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1.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评价福尔摩斯侦探案这类小说的? 2.“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作者这样比喻的目的是什么?(按要求列出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