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九年级 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复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2653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 九年级 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 九年级 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 九年级 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 九年级 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 九年级 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 九年级 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 九年级 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考查知识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2016年考情预测俄1861年改革领导者;日明治维新成功原因;俄日资本主义改革共同影响2015材料题289分本讲在中考中考查角度多变,既有对一个国家发展纵向比较,又有对几个国家在背景、原因、内容及结果等方面进行横向归纳。题型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为主。2016年是美国内战开始155周年,也是俄废除农奴制改革155周年,复习时应注重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俄废农奴制改革对中国的影响。俄国1861年改革2014材料题302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2012选择题202分日本发展史上三次危机的原因、采取措施后产生的影响2011材料题329分【阶段特征】资

2、本主义逐步战胜封建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18611865年)原因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直接原因(导火线)1861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初期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北方军队在战争初期一再失利转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措施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作用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的胜利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

3、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评价林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得到了美国人民的尊敬【方法技巧】歌谣记忆:南北矛盾因奴隶,两种制度相对立。林肯平叛维统一,扫除障碍美崛起。俄国废除农奴制背景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间1861年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评价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进步性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易混警示】1.俄国改革前存在的农奴制与美国内战前存在的奴隶制不是一种制度。农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奴隶,是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农奴与奴隶二者有本质的不同。2.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时间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相同(1861年)。美国废除的是黑人奴隶制,俄国废除的是封建农奴制。明治维新背景内忧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外患1853年,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政治前提倒幕运动的成功,明治天皇政府的建立目的

5、变法图强、富国强兵改革者明治天皇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评价积极作用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消极作用强大起来之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灾难启示改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走上繁荣强盛的必经之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重视发

6、展教育,重视培养人才,重视科技创新,与时俱进【温馨提示】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方法技巧】巧记明治维新内容:倒幕派,搞维新;“政”集权,“经”引进;重开化,讲文明;国家强,对外侵。命题点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改革1(2012河北)他在国务会议上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为此“他”()A颁布了权利法案B通过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D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方法指导:通过图例对所学内容进行串联,既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美国南北战争时

7、,可通过图例对战争的过程进行展现,理解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导致战争的爆发。初期北方失利,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最后北方取得了胜利。比较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同点时间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目的都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方式都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同点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军事技术,不触动封建制度改造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方式在洋务派的推动下进行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经济、文教等活动在经过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基础上实行比较全面的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握有实权的沙皇代表贵族地主阶级利

8、益推行改革结果没有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但改革不彻底2(2015石家庄28中一模)马克思说:“美国内战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了。”在这里,马克思主要是强调()A美国南北方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一个国家统一的必然与必要C美国南北方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D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必然性3(2015石家庄42中一模)“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又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18

9、61年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十月革命4(2015石家庄长安区一模)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犯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5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导致双方“纽带绷紧”的是()A奴隶制的废存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C宅地法的颁布D独立宣言的发表6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

10、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A反对北部分离 B赋予人民主权C解放黑人奴隶 D建立民主共和7(2015邢台一模)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在资本的年代中谈到:“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为此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A提倡“文明开化” B废除黑人奴隶制C“废藩置县” D废除农奴制8(2015内江)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评价的是()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C社

11、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9(2015乐山)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他们”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农奴制度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C兴办工商业 ,引进西方技术 D改革教育,学习西方文化10(2015湖州)1868年,日本官员说过,“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入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下列属于“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举措有()确立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学习欧美生活方式A B C D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很

12、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1861年4月12日南部联邦的军队为争夺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萨姆特要塞,向星条旗开炮,内战打响。摘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2)

13、上述历史事件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什么?请分析这一潮流出现的主要原因和作用。12探究题。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某班对中外近代化改革进行了研究。材料一: 图一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图二日本明治维新后妇女装饰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俭,表示变法决心。上请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掳除,众嚷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三: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1)你认为图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简要说明理由。(2)材料二与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