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五 九年级 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2593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五 九年级 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五 九年级 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五 九年级 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五 九年级 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五 九年级 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五 九年级 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五 九年级 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保障 聚焦民生中外民生问题材料一:2015年7月25日,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议以民主表决方式通过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条例,该条例将于11月1日起实施。条例规定,土地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收回和调整承包地。材料二:让更多家庭住有所居、“忧居”变“宜居”。自2015年以来,河北省廉租房、公租房加快建设,危改、棚改齐头并进。上半年,全省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共计开工12.1万套,基本建成11.2万套。今年以来,河北省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为实现人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灾有所帮,为百姓筑就了坚实的幸福底线。以上材料均摘自河北新闻网古代以来

2、的农业政策1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阶段重要人物措施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西汉汉高祖和文帝、景帝减轻徭役、赋税和兵役负担,“休养生息”,奖励农桑,提倡节俭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三国三国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实行屯田(曹魏);养蚕织锦(蜀汉);唐太宗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注意“戒奢从简”出现“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修水利)北宋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开发江南农业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元朝元世祖重视农业,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种植棉花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清明初、康熙、雍正、乾隆帝明朝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清初鼓励农桑,兴修水利,推广棉花等作物种植明清初期经济持续发展

3、,出现了康乾盛世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加强;对外交往的加强2.民主革命时期的农业政策阶段农业政策影响辛亥革命孙中山颁布“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除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没有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并没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地所有制,内容实质影响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1952年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地主土地,颁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

4、人建设准备了条件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年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动195配上搞平均主义,大办公共食堂,吃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定期承包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教育、社保、就业类别概况科技1986年,国务院制定了发展高科技的计划,即“863计划”,从而使我国在发展高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改善民生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教育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实行了“希望工程”、“211工程”计划,体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育新中国

5、成立以来,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正走向体育强国就业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了“铁饭碗”,废除了干部终身制,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逐步实行,大学生采用上岗资格制度,就业观念发生变化社会保障制度(1)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国家实施了再就业工程(2)建立和完善了保障制度,如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3)新的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民生问题1“”的重要作用(1)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

6、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十大热点民生问题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全面深化改革“起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民生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长

7、治久安,同时也是各国执政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民生问题涉及领域很广,在中考题中每年都会涉及,同时在考查中经常会以材料题,探究题等方式出现。(1)以时政热点为切入点,如国家关注三农、加强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农问题,考查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业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影响,认识到农业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要维护农民的利益等。(3)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要注意知识之间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注意中外历史相结合,认识到国家要稳定,必须要改善民生,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一、选择题12015年8月12日晚11时,天津

8、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党和人民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A李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2新中国成立前,占农村人口90%的广大农民只有203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却占有7080%的土地,为了改变这一不正常的现状,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要,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邓小平说:“我们的改革是先从经济上,从改善人民生活上做起,不

9、是从政治上做起。”对此他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4因为他的巨大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A邓小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A大力发展教育 B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文明开化6(2015&#18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7“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

10、苦第二个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8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曾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修筑了著名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当年罗斯福总统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使田纳西河流域由贫瘠地区变成富庶地区C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秩序D. 增加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二、非选择题9结合【热点搜索】和所学知识回答:(1)农民承包土地对土地拥有使用权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哪些?(2)材料二是党和人民政府在城镇采取的哪一项民生措施?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任举两例)(3)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0读图,回答问题。,图一林肯,图二亚历山大二世(1)上述图一、图二中人物分别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了本国人民关心的土地问题来改善民生?究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