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631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必修4(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医疗、教育、住房等诸多方面,在规划里都做了通盘考虑。其中,“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5年,我国将建设3 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同时还明确提出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思考】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蕴涵了怎样的哲学道理?,自主学习新知突破,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社会历史首先是_的历史,是_的历史。 2表现 (1)社会_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_是社会

2、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_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产发展,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生产活动,历史发展,(2)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_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_。 人民群众还_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生活和实践,物质条件,直接创造,(3)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_实现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_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革命

3、,生产力,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_,一切向_负责,虚心向_学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人民群众,2群众路线 (1)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_和_。 (2)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_,从群众中来,到_。 (3)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依靠群众,群众中去,合作探究课堂互动,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

4、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

5、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创造了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的高低 认识过程就是不断上升的过程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B C D 试选:_,2正确理解群众观点和

6、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关系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必然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

7、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把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就是指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观点是灵魂,群众路线是对群众观点的具体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

8、的重要形式 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 B C D 试选:_,记知识纲要,背关键语句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4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透析 时政热点,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回应民生诉求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新一届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人民生活

9、水平和质量有新的提高,民生满意度明显提升,对于老百姓的民生诉求,政府工作报告都给予了积极回应。对于每一项民生期待,报告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部署了具体的改革措施。报告关于2014年的工作部署,通篇都体现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报告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7.5%左右的经济增速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3

10、.5%左右的CPI涨幅是为了让居民收入不受物价上涨过多的影响,也表明政府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政府重视解决百姓的就业、收入、保持物价稳定等问题,是由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新的提高,民生满意度明显提升,对于老百姓的民生诉求, 政府工作报告都给予了积极回应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真正树立了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

11、,提升民生满意度。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这一核心内容贯穿报告始终。“不断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建设方面的表述,让百姓感到既温暖又振奋,对民生建设充满信心,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期待。,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政府提出“民生清单”的哲学依据。 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提出“民生清单”,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权益,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政府提出“民生清单”,是国家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