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570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人民版必修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民版 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 题 三,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 题 三,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让我们聆听着春天的故事,一起走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本课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市经

2、济体制确立。,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 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中国的_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开放,(2)内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还是_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_,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_才是硬道理。,市场,生产力,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

3、性作用。,(3)意义: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召开 (1)时间: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 要求全党集中精力把_搞上去。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1)内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

4、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中共十五大(1997年) (1)内容: 确立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上。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_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控制力,非公有制经济,(2)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_和认识深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史料】 材料一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

5、方法嘛。只要是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 材料二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

6、谈话(1992年),【问题】 (1)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包含着怎样的基本思想。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的思想又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一致。为什么?,【提示】 (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生产力。 (2)发展: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和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说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 (3)观点:一致。理由:邓小平这些言论的核心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

7、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关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1建立的背景 (1)国际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吸取教训,以便健康地成长。 (2)国内方面 中国的改革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对于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而争论不休。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2建立的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摆脱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观念。 (2)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3)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8、,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4)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5)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创新,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特点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4意义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2)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其

9、他国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2014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 A,【解析】 下海经商,从事的是私营商业,下海潮体现了大家顺应改革潮流的一面;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强调的是所有制结构,和题干意思不符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两个: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不符合题干的意思;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从197

10、8年后就开始了,故选A。,1(2015浙江台州统练)“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答案】 C,【解析】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与材料中承认“市场调节”不符;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已经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中强调“市场调节

11、只能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符,因此选C。,2(2014天水)“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邓小平的一系列讲话为中国

12、深化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使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故应选B。,3(2014天津一百中学)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A,【解析】 分析各个选项,B项所述是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而C项所述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以前坚持的政策。D项是建国初期形成的经济模式,联系史实,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为A。,4(2014济南一模)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股票(如下图所

13、示),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 C计划经济的盛行 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反映,股票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表现。故二者的并存体现了当时的上海经济管理体制的多样化。故选B。A、C、D三项均无法全面体现材料内容。,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答案】 C 【解析】 十五大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占主导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