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2.8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510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2.8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2.8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2.8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2.8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2.8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2.8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2.8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新文化运动,一、兴起 1.原因:辛亥革命后_并未清除,北洋军阀在思想领域掀起 _的逆流。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从第二卷起改名 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_、胡适、鲁迅、_。 4.两大阵地:_和_。,封建思想,尊孔复古,青年杂志,李大钊,蔡元培,新青年,北京大学,二、过程 1.前期: (1)内容:提倡_,反对专制;提倡_,反对迷信;提倡_, 反对旧文学。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敬告青年,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胡适_。 鲁迅_。,民主,科学,新文学,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2.后期: (1)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 (2)五

2、四运动后,宣传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三、评价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_。 2.影响: (1)扫荡了_和封建思想文化。 (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_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条件。 (3)为_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思想解放运动,封建专制制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比较记忆】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是政治民主化的开始,辛亥革命是政治民主化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

3、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后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史料解读】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解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腐朽的封建专制和人民的愚昧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根源,所以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积极倡导的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的提出和倡导影响巨大,既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知识构建】 A:_ B:_ C:_,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历史线索】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起了独裁、专制的统治,尊孔复古的逆流泛滥。

4、对此,陈独秀等人进行了认真反思,在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将运动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过近代化的探索。,(1)请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完成下列图示:,提示:代表人物: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思想主张:自强、求富三民民主和科学 事件名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辛亥,(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提示:特征: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 方的思想文化的转变三个阶段。即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 再到“思想文化层面”三个阶段,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中国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指出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 了发现无处可走”。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鲁迅所讲的“无处可 走”? 提示:因为近代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