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413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必修第三册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6湖州名校联盟学考交流)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一、选择题,解析 儒家主要论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积极入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 主旨简约而容易掌握,事情少而成就大,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符,故B项正确;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注重实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法家注重法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1,2,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2016金华名校联盟学考交流)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 儒家思想强调等级伦理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中“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A项错误;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既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 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

3、影响深远”不符,故C项错误; 法家用严刑峻法约束人们,与“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2016绍兴学考满分加餐练)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以民为本 C.以德治国 D.公正至上,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以

4、民为本,故B项错误; 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 本题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结合“举公义,辟私怨”,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2016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韩非 D.墨子,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重法爱民而霸”,不符合孔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符合“隆礼尊贤重法”,他强调用

5、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符合“好利多诈而危”,故B项正确; “隆礼尊贤而王”,不符合韩非的主张,故C项错误; “隆礼尊贤重法”,不符合墨子的主张,故D项错误。,5.(2016绍兴查缺补漏)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取法古代没有过错,遵循礼乐才能没有邪念,这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 节俭的观念属于墨家,故B项错误; 奖赏分明,人民自然

6、勤勤恳恳工作,刑法严明,人民自然遵循法制,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正确; 道的观念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2016嘉兴学考命题交流)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 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 儒法道都提出自己

7、的治国主张,不是争夺国家政权,故B项错误;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符合法家,不符合儒家和道家,故C项错误; 儒法道墨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2016丽水学考命题交流)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人本主义 B.积极入世 C.重道轻器 D.经世致用,解析,解析 材料中并未提到对人的重视,故A项错误; 材料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和“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8、体现出了积极入世的观点,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重道轻器的观点,故C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出经世致用的观点,且该观点在明末清初出现,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 )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 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 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史记中的记载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

9、从这里法家和道家的关系,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 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 儒家和墨家学说最为流行,故C项错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调研)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 A.用天来限制皇权 B.用天来加强君权 C.加强中央集权 D.使儒学处于独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解析 题干中“屈君”

10、一词,体现出了对君权的限制,故A项正确; 题干中的“屈君”是限制君权的意思,故B项错误; “屈君而伸天”并未表现出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 “屈君而伸天”并未表现出独尊儒术的信息,故D项错误。,10.(2016温州市普通高中选考模拟考试)董仲舒认为“礼”的主要原则是“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据此可知董仲舒( ) A.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相异之处 B.认为礼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C.认为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D.使儒家思想形成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材料强调“以人随君”“屈民

11、而伸君”,与孟子民本思想不同。,11.(2016宁波学考命题交流)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中外思想冲突不断 C.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佛教的影响力较大,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材料涉及佛教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中外思想冲突不断,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 据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

12、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可知佛教的影响力较大,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2016绍兴综合素质测试)“道,未有外乎其心者”“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结合所学判断,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老子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材料中的“道”存在于人的内心,而老子的“道”是无形无质、无所不在的,故A项错误; 材料中说“理”“满心而发”,与程颐认为的“理

13、”在外界不同,故B项错误; 朱熹在本原观和认识论上与程颐一致,故C项错误; 陆九渊创立心学,主张宇宙便是吾心,故D项正确。,13.(2016嘉兴查缺补漏)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解析,解析 南宋时儒学吸纳佛道融合生成理学,因此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故A项正确; 宋朝时儒学统治地位动摇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 南宋统治者推崇理学,故C项错误;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不是促成题干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1,2,3,4,5

14、,6,7,8,9,10,11,12,13,14,15,16,17,14.(2016舟山查缺补漏)王阳明说:“虽经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在此王阳明( ) A.主张“工商皆本” B.主张商人也要修身养性 C.强调的是“致良知” D.关注百姓的生计问题,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工商皆本”的主张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商人也要修身养性只是材料表面的意思,故B项错误; 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商人虽然日常做买卖,却“不害其为圣为贤”,因为在王阳明看来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是理,穷理不需求诸外物,只需求诸本心良知,故C项正确;

15、 此处没有涉及百姓生计问题,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2016浙江名校学考满分加餐练)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顾炎武对明代学术成果的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

16、重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故B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故C项错误; 题干中“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二、非选择题,16.(2016浙江名校联盟学考交流)政治、经济、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会发生剧烈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