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057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网络构建 分析脉络 解读网络,一条主线:以哲学的产生、发展为主线,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发展。 一个含义:哲学的含义。 一个作用:哲学的作用。 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三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直接理论来源。 三大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对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网络解读,知识整合 单元知识 归纳总结,一、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1.从本义上

2、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5.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看,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二、全面把握哲学的作用 1.从一般哲学角度理解 (1)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3)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5)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角度理解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

4、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三、全面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在结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哲学可分成四大部分内容,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唯物论介绍的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辩证法说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认识论则主要介绍认识的发展问题,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的基本问题。 2.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者又可以再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3.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分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辩证法的观点,主要有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根本观点是坚持矛盾的观点。 4.唯物论和辩证法侧重介绍的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则主要是在认识论中加以阐述。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5.唯物史观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生价值等。这些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子课题。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是相互渗透的。 哲学的总体结构如下图:,了解哲学发展历程 推动哲学学科发展,长效热点 时事追踪 持续关注,材料一 在我

6、国古籍中,“哲”作聪明、贤明、智慧释;“学”当学问解,没有“哲学”一词。“哲学”一词是近代从日本流传过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第一个用“哲学”这个名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这个希腊名词由两个字组成:“爱”(音译为菲罗)和“智”(音译为索菲亚),合起来即是“爱智”。这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哲学家西周,根据汉字的意义将“哲”和“学”拼成“哲学”一词。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随着新学的兴起,“哲学”一词开始在我国书报杂志中使用,并且很快取代了“玄学”“形而上学”等不准确的名词,成为通用术语。,问题一:运用哲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哲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1)

7、哲学影响和指导实践。学习和研究哲学,有利于使我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更大成效。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作聪明、贤明、智慧释,哲学让人聪明,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3)哲学是让人民爱智慧的学问。正如由“爱”(音译为菲罗)和“智”(音译为索菲亚)形成的希腊名词“爱智”。,材料二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还不了解,打雷闪电、山洪暴发等现象激起了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认识,这便是宗教的早期雏形。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哲学以宗教的形式存在。奴隶制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在古代,哲学

8、研究的对象是庞杂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哲学和科学浑然一体。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各门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中独立出去。在当代,哲学不再研究世界某一范围、领域的问题了,而是研究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的规律。,问题二:运用哲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哲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分析:(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还不了解,激起了对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认识,这便是哲学的早期雏形。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升华、抽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范围不断变化,在当代,哲学不再研究世界某一范围、领域的问题了,而是研究

9、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哲学方法论的学习和应用,先后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集体学习哲学,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回答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体现。,问题三: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给我们的启示。,分析:(1)哲学影响和指导实践,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研究,可以促进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体人民都应该重视哲学方法论的学习和应用。 (2

10、)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应重视哲学方法论的学习和应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我们的实践活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 (3)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回答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漫画新解 转换思维 另辟蹊径,漫画1 哲学在哪儿,【教师备用】,分析:漫画讽刺了某些人不理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实践活动,不懂得从生活中体会和感悟哲学。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活处处有

11、哲学,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新解: 1.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漫画2 挣脱思想的牢笼,分析:“心中有笼,便有笼 心中无笼,便没有笼。”从哲

12、学基本派别的角度,漫画反映了某些人把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新解:1.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要努力挣脱思想的牢笼,保持高昂的斗志。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漫画3 物质

13、与意识先后之争,分析:漫画中的甲、乙两人围绕地球及有关地球的认识谁先谁后展开争论。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甲、乙两人的争论是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产生的分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甲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新解: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甲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在行动过程中会从主观出发;乙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在行动中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是真理

14、性的认识只有一个。,漫画4 挣脱不掉的烦恼,分析:不管是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还是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都说明存在决定思维。,新解:1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2.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3.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饥饿时和吃饱后的矛盾不同。 4.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生活中既有快乐,也有烦恼,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烦恼,看不到快乐。,漫画5 保佑,分析:可以从哲学基本派别的角度分析。每年高考前,都有部分家长到寺庙烧香求佛,希望佛祖保佑学生高考取得好的成绩。这反映了部

15、分家长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他们看来,佛祖是世界的主宰,现实的物质世界是佛祖理念的外化。,新解: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漫画中的学生家长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影响下,高考前去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学生考出好成绩。这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部分学生家长在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作出荒唐的行为。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4.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 剔除。,漫画6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前行,分析:如果把我国的经济看作汪洋中的一条船,科学发展观就是船上的导航仪。从哲学上看,科学发展观为什么具有此

16、功能,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新解: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3.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先进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漫画类选择题解法,题型特点,漫画题是以漫画为材料载体,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审清漫画寓意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一种达到融知识、能力和情感觉悟为一体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