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3水体的运动1课时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962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3水体的运动1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3水体的运动1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3水体的运动1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3水体的运动1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3水体的运动1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3水体的运动1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3水体的运动1课时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二轮复习,2.3 水体的运动(1课时),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查方向,水循环的主 要环节,人类对水循环 的影响,河流的水文 特征,水循环的 意义,一、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基础梳理,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基础梳理,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利措施 (1)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河水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2)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基础梳理,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

2、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营造“绿色水库”)、保护草原(营造“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导致恶劣的后果。,基础梳理,三、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图711所示:,基础梳理,(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基础梳理,基础梳理,2河流的水文特征

3、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以及特殊水文现象(如凌汛、断流)等方面。 (1)流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变化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2)水位(汛期):此特征包括丰、枯水位出现时间和汛期长短等,主要与河流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在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在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低与高。,基础梳理,(3)含沙量:河流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率越低、

4、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4)结冰期: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低温时间越长,则结冰期越长。有结冰期,且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5)流速(水能):流速大小取决于河流单位长度内的地势落差的大小;落差大,流速快,且河流年径流量大,则水能丰富。,基础梳理,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2)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3)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4)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稳。

5、(5)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6)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基础梳理,4河流的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源地、沿河湖泊补给关系等。 (1)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轮廓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流程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则河流流程较短,如南北美洲西岸、台湾岛西岸河流较东岸 河流流程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流程也较短。,基础梳

6、理,(2)河流的流向可以与等高线数值的递变、地势高低互相作为判断依据,还可用于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中,进行河流流向、潜水流向、地下水与地表水互补关系及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判定。 (3)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烈)河道比较直、深,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和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基础

7、梳理,5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 (1)树枝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干、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等等。 (2)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等。 (3)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基础梳理,(4)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

8、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5)格子状水系:河流的干流和支流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6)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呈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基础梳理反馈,“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地表径流 B减少大气降水 C减少植物蒸腾 D减少地下径流 2三亚某学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填湖建绿地公园 B城区河道内建坝 C

9、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地面铺设透水砖,基础梳理反馈,【答案】1.A 2.D,【解析】 1.由“海绵城市”定义可知,其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从而增加大气降水,改善水循环。 2.铺设透水砖既增加了下渗,有效收集了雨水,又减轻了洪涝,符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核心考点,热点命题 等值线与水循环 等水压线是指水压相等的点的连线,在等水压线上各点的水压相等,即这些点上的水在水压作用下都可以升到同样的海拔高度。下图为华北局部区域某时期深层地下水等水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水压最大的是( ) A北京 B沧州 C德州 D衡水 2天津的水压值可能

10、是( ) A8米 B46米 C35米 D53米,核心考点,第1题,从图中可读北京水压为100米;沧州水压为9080米;德州水压为3040米;衡水水压为4050米,北京水压最大,A项正确。 第2题,图中的天津,两侧有20和30两条等值线,天津外侧等值线若是30,取了小的,天津的数值就应比30还小,50天津40,B项正确;若外侧等值线是20,取了大的,天津的水压就应比20还大,0天津10。,【思路分析】,经典考题,(2017天津地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经典考题,(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个月。 (2)说明图1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3)图

11、1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案】 (1)6个月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3)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解析】 第(1)题,14月,水运交通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月和12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当月的旅客发送量为0,亦为河流结冰期。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约为6个月。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第(3)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矿泉水属于地下水,矿泉水的过度开采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遭到破坏、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地表水体获得的地下水补给减少,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根系无法获得充足水分,加之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使得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经典考题,课堂小结,一、考情分析 二、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2)农林措施 四、河流的水文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