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909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1.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土地制度(均田制)。(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2.思想:(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文化:(1)唐代火药的应用。(2)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3)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主干梳理,(2)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_,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翻车,曲辕犁,均田制,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3)意义: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

2、,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3.手工业,缂丝,4.商业,丝绸之路,坊市制,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_”局面。,2.科技,三教合一,雕版印刷术,金刚经,(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3)农学: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_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 1 000年之久。 (5)天文学:唐代_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齐民要术,祖冲之,

3、僧一行,3.文化,(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浪漫主义,凝重与沉郁,(4)梨园春秋: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自觉,王羲之,草书,规范法度,顾恺之,图证历史 曲辕犁,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和成熟,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巧学妙思,图证历史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易错易误 牛耕不是中国传统步犁定型的标志,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定型的事件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

4、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图解历史 唐代“三教合一”图,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出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归纳总结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复兴自己,最终发展为“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知识拓展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

5、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1.史实概念士族庄园经济 魏晋时期“士族”势力盛行,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大量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它是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2.史实概念寺院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院占有

6、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史论观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 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在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4.历史现象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的合称。 这一现象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三武灭佛”一方

7、面是佛教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主题一 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魏晋至隋唐的农耕经济,史料研读,史料一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史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史料三

8、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史料四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糟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1.史料一为古人游记类史料。史料信息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中原地区战乱较多,导致农耕经济发展一度缓慢;孝文帝改革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商业经济繁荣。 2.史料二为古代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唐朝商业交易具有地区广阔、商路畅通

9、、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等特点。 3.史料三主要说明唐代市坊分开,商业经营上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然采取“抑商”政策。 4.史料四主要说明唐代扬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安定、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饶、交通便利。,1.根据史料一、二、三,概括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 (1)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恢复和发展。(2)隋唐时期,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分离;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 2.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答案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道路畅通。,史论归纳 1.先秦至唐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

10、)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主题二 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唐代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运动 史料研读,史料一 南

11、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史料二 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采取的相同方

12、式,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1.史料一主要从经济、阶级关系、思想及文学特点角度阐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从史料看,唐代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格式束缚了思想的表达和文学的发展等,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 2.史料二主要从思想角度说明了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史料认为长期战乱使唐代传统儒学价值观受到破坏,佛教传入,和道教一起挑战儒学地位等。,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价值。有何重要启示?,答案 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改变了

13、人们的观念,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和思想解放;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答案 采用复古方式,重视传统经典价值;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实现思想文化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等。,史论归纳 唐代复兴儒学的作用,(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

14、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法1 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经济文化的影响,【考题1】 (2017课标全国,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真题研析,解析 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

15、”,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唐朝中期南茶才开始北运,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差很大,只是某些方面相互交融,B项错误;南方经济超越北方是在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项错误。 答案 C,【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南方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变化。具体解读如下:,考法2 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考题2】 (2016课标全国,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16、.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 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素养解读】 本题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三国时期文字演变的趋势。具体解读如下:,连线历史专家 【命题素材】 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易中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