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906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 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变革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在这一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成果。 【主要表现】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学造器物。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仿行制度。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

2、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2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 一、“师夷长技” 1.表现 (1)“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

3、料,是近代中国 的第一人。 魏源:编撰 ,阐述了“ ”思想。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 ,同时主张 。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实践:创办了一批 ,开设了一批 ,筹划建设 ,迈出了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近代企业,新式学堂,近代海军,近代化,2.评价 (1)“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是对“师夷长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师夷长技”思想的主体仍然是中国传统封建思想体系,没认识到中西之间根本的制度差距。,二、维新变法思想

4、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 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制度。 (3)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洋务运动,君主立宪,2.维新思想发展 (1)背景 政治上, 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产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代表人物及思想特点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 梁启超:著有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 、 、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

5、民。,甲午中日战争,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伸民权,设议院,(3)影响 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 运动的开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 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三、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试图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

6、级要求冲破 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4)直接原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的逆流,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戊戌变法,思想启蒙,资本主义,封建思想,尊孔复古,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宣传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主要阵地: 。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青年杂志,新青年,3.内容 (1)提倡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提出“打倒孔家

7、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 形式有机结合。,民主与科学,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4.影响 (1)积极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普及。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8、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原因 (1) 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 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2.表现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9年,李大钊发表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组织基础。,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重

9、理解 1.“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异同 (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2)不同 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2.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和阶段 (1)特征 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再到学文化方面。 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 从学习背景看: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入。 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2)阶段 从鸦片

10、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属于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 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其中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 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解答“突破”需要对比郭嵩焘的主张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解答“原因”则需站在李鸿章的阶级立场上分析。 (2)定时空,找关联:郭

11、嵩焘担任驻英法公使期间,正是洋务运动的高峰时期,作为驻外公使更了解西方的“本末”,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提出质疑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郭嵩焘与洋务派不同的是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认为这才是西方的“本”。 反映了李鸿章出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反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 突破: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 原因: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深化拓展】 多元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1.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也是其最大的局限性。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

12、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为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如

13、今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2015全国卷,40改编)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一个问题是“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个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要根据时代特征进行辩证地分析。 (2)定时空,找关联: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康有为主张回归原典,回归儒家经典,否定后人的附会、杜

14、撰之说,要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 反映出强调儒学为现实服务、为政治服务。,【答案】 认识: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态度: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深化拓展】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

15、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影响有限。 (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认识”需要根据材料概括,材料信息非常明确,不难解答;而“原因”则主要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内外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2)定时空,找关联: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