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回眸八年抗战 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9899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5 回眸八年抗战 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 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15 回眸八年抗战 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 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15 回眸八年抗战 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 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15 回眸八年抗战 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 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15 回眸八年抗战 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 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5 回眸八年抗战 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5 回眸八年抗战 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活动(三) 怀念抗日国际友人篇,回眸八年抗战,诺尔曼白求恩,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白求恩大

2、事年表 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北部小镇格雷文赫斯特。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 1923年,白求恩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 1926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结核。 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1938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完县黄石口村逝世。,白求恩纪实照,柯

3、棣华,柯棣华,原名德瓦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绍拉普迩村。1936年毕业于印度著名的医学院格兰特医学院。,柯棣华的事迹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沉睡的中国觉醒了。中国军民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应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请求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这一决定,得到了印度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热烈响应,仅报名参加援华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就有七百多人。 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九日,这一天被孟买的居民命名为“中国日”。柯棣华在这一天申请并加入由他和爱德华、巴苏华等五位医生组成的赴华医疗队。 一九三八年,九

4、月十七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中国广州,在广州码头,他们受到了中国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迎接。九月二十九日,医疗队经长沙辗转来到汉口,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十五救护队,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工作。 一九三九年一月六日,就在医疗队获得批准,准备奔赴延安的前夕,柯棣华不幸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和其他几位医生劝他回国料理后事,他强忍悲痛说:“我的家庭确实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但这里千千万万无辜受难的人民更需要我。在我没有实现我向印度国大党所做的保证至少在中国工作满一年之前,我决不回印度。”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四日开始,柯棣华和印度医疗队的同伴们,出入枪林弹雨之中

5、,走遍了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平西和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数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在战争环境中,他们和抗日军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沿途施行了五十余次手术,诊治了两千名伤病员。,柯棣华的事迹二,当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晋察冀军区进行涞水战役时,柯棣华奉军区司令部之命,出发去军区的南线,负责阵地救护工作。在十三天的战斗中,他接受了八百余名伤病员,其中施行手术的达五百五十八人。由于不断地战斗,伤员也就不分昼夜陆续的后送,他三天三夜未曾睡觉,始终以最大的热情,坚守岗位。 百团大战后,巴苏华大夫奉命返回延安,留在了延安,并于一九四三年三月取道回国。柯棣华则

6、继续留在白求恩学校和医院工作。 一九四一年一月,他“正式参加了八路军”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仍然兼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此时,正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候。 柯棣华曾说过:“这里是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你们的学校也以白求恩的光荣的名字命名。我一定要向他一样,献身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事业,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这是他的心声,也是此后一切行动的最好的概括。 一九四二年七月,柯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九日,柯棣华的癫痫病再一次发作,医护人员虽全力抢救,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他没有给他热爱的战友们留下一句话,没有给他爱妻娇儿留下一句话;但他全部工作,他的

7、热情,他的献身精神,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前进。 毛泽东主席为柯棣华写了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柯棣华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年来到中国。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 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

8、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美国人,生于密苏里州。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1919年起侨居柏林8年,积极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曾在柏林会见尼赫鲁。史沫特莱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陈纳德,陈纳德(C.L.Chennault

9、)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指挥官。1937年至1945年期间与中国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入侵。 原名克莱尔.李.谢诺尔特(Claire Lee Chennault),1893年9月3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农场主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克里佛航空学校攻读,并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陈纳德进入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逊堡的军官学校受训。3个月后,成为预备役中尉转入陆军通信兵航空处。 1946年10月成立了民航空运队,为行政院善后救急总署运送救急物资。1947年,陈纳德与中国女记者陈香梅结婚。1948年后,蒋介石军队在内战中节节失利,陈纳德的民航空运队又帮助蒋介石空运军队、给养。1949年,陈纳德的回忆录一个战士的道路在纽约出版。1950年6月,空运队改组为控股公司,陈纳德任公司董事长。1958年7月1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要求国会晋升陈纳德为中将。18日,美国国会通过晋升他为空军中将的法案。7月27日,陈纳德因病在华盛顿去世,终年67岁。,华兴中学 胥晴,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