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9897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7-01-03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16题,共120分,共3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卷( 阅读题,共58分)1 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22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

2、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

3、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3分)( )A. 父洵游学四方 游:求学B. 属文日数千言 属:撰写C. 上表以谢 谢:谢恩D. 相从溪山间 相:偏指一方,相当于“他”。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5、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古代只可用来纪年,不可用来纪日。C台,也叫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喜欢贾谊、陆贽的书。B苏轼恪尽职

6、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仅在杭州任职一次,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漕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 (2)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1

7、2分)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 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唏。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注释: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

8、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E.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两句与沁园春长沙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两句都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7.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 。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惠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以示自己毫不妥协。(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

9、,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5)苏轼赤壁赋中写出洞箫乐音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句子是: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4分) 废园外巴金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

10、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

11、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

12、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

13、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9.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对一个不识面容的少女的生命表现出如此热烈的关注,充分表现出作者爱心的深厚和强烈。B.“陈家三小姐”的家世背景、相貌品行等文中都没有交代,作者有意将她抽象成美丽

14、、青春、生命的化身,通过“美好的事物被撕毁”来揭示民族的悲剧。C.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D. “花”是青春、美好、生命的象征,“毁了的楼房”是残败、废弃、死亡的象征,作品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善良美好的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尖锐矛盾。E.本文并没有对战争本身的罪恶进行控诉,而是通过作为最高价值形态的生命遭到任意践踏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与邪恶,从而引发我们对战争反人类的本质的思考。10. 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4分) 11. 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分) 第卷( 表达题,共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