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9271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课件 岳麓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第八单元 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大家知道,我 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 有一个少数民 族叫做回族。 同学们知道他们 的来历吗?他们 正式形成于那个 朝代?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一局面。,位于云南昆明的赛典赤赡思丁墓,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民族交融的情况; 2.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史实; 3.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一,探究点: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边疆开发,(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契丹、女真等族已经汉化; (4)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民族交融

2、的表现:,前提条件:元朝再次实现大一统,1.元朝民族大融合的条件(原因),答: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元朝的统一局面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环境。,壁画中的蒙古人,2.元朝开发边疆的情况。,答:大批汉人前往边疆,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为那里的开发做出了贡献。,3.元朝民族融合的情况。,许多元代以前进入中原汉地的民族如契丹人、女真人与汉人融为一体。一些元代来到中国内地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因为共同信奉伊斯兰教,同各族信众一起,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回族,一,探究点:宣政院对西藏的管辖,1.对西藏的管辖:,设置宣政院,意义:,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的西藏,2.元朝是如何管辖

3、西藏的?,元朝在吐蕃设置各级行政机构,并派驻军队,清查户口,设置驿站。,元朝时的西藏,3.元朝管辖西藏措施的历史意义。,对于贯彻中央政令、维护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元朝时的西藏,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宣政院管辖西藏,历史与现实,面对当今少数“”、“”分子分裂祖国的卑鄙行径。 请你结合本课有关史实说说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探究点:纵横全国的水陆交通,(1)目 的:解决江南粮食等物资的北运,会通河;通惠河,(2)新运河:,(3)起止点:,南起杭州,北到大都,1.元朝大运河的简介。,元朝的海运南起刘家港,北到直沽(今天津),2.元朝大运河的概况。,元朝在隋

4、朝开凿大运河的基础上,在山东境内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又在通州与大都之间修成了通惠河,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连接起来,为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元朝大运河,3.元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京杭大运河的修浚,为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整个元朝,京杭大运河都十分繁忙,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元朝大运河,元朝最大港口泉州,4.对外交通发达,5.元朝对外交通的概况。,元朝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和水路都十分发达,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6.元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西方的传教士沿着传统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大都传教。波斯、阿拉伯久负盛名的医学、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泉州开元寺,马可.波罗

5、,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该书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描述了中国的繁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1.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 A.蒙古族 B.畏兀尔 C.回族 D.藏族,C,2.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C,3.元朝大运河是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修筑的,新修筑的两段运河是( ) A.永济渠、通济渠 B.邗沟、江南河 C.会通河、通惠河 D.通济渠、会通河,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