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9241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1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6.1.1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6.1.1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6.1.1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6.1.1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1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10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分裂与统一,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继南北朝之后,我国又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隋朝,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改年号为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外戚:皇帝母亲或妻子的亲戚。(杨坚的长女被北周宣帝封为皇后),隋文帝杨坚,隋朝统一全国,589年,50万隋军渡过长江,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隋 朝 的 疆 域,联系上册的内容,讨论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形成的 条件是什么?,1、内迁的少数民族各个方面汉化,南北政权之间的使节来往频繁,南北 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2、由于

2、战乱,汉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3、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渴望南北统一。 4、开皇之治隋文帝发挥个人的作用,采取措施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北方政治、经济达到发展。 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大大超过南朝,形成了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具体措施: 政治上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兴修水利、倡导节俭),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含嘉仓考古发掘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

3、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该仓建于隋朝,唐朝时仍然使用。,隋朝垦田表,仓名,所在地(今),设置时间,太仓,陕西西安,黎阳仓,河南浚县,583年,常平仓,河南三门峡市,583年,广通仓,陕西华县,583年,河阳仓,河南孟县,583年,含嘉仓,河南洛阳,606年,兴洛仓,河南巩县,606年,隋朝官仓,含嘉仓粮窖示意图,隋朝户籍、人口表,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是文帝次子。589年灭陈,升任太尉,后与杨素等合谋夺取太子之位,604年杀父自立为帝。史称隋炀帝。,隋炀帝的暴政,隋朝走向“极盛”

4、 开凿运河、设置新仓、重新开通丝绸之路,济,永,渠,邗,济,通,沟,江,南,河,渠,608年,605年,605年,610年,涿郡,长安,洛阳,余杭,江都,隋朝大运河,杨广为了游玩和加强对 南方的统治,征调一百 多万民工,历时六年, 修建了一条东北起自涿 郡(今河北省涿县), 东南到苏杭,全长四千 多里的大运河。,自洛阳到江都(今江苏 省扬州市),共设置了 40多座行宫。开凿大运 河,共用了约1亿5千万 个人工,平均当时每户 百姓要出近20个人工, 还有许多开挖运河的民 工累死在河中。,隋炀帝的暴政,开凿运河、设置新仓、重新开通丝绸之路 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流求,隋朝走向 “极盛”,隋炀帝

5、的暴政,“隋朝走向极盛” 营建东都洛阳,不断四出巡游,隋炀帝龙舟模型,隋炀帝后凤舟翔螭模型,隋朝东都洛阳模型,隋炀帝的暴政,“隋朝走向极盛” 营建东都洛阳,不断四出巡游 长期对高丽用兵,隋朝,高丽,隋炀帝滥用民力表,隋朝灭亡,开凿运河、设置新仓、重新开通丝绸之路 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 营建东都洛阳,不断四出巡游 长期对高丽用兵,农民武装反抗, 统治阶级内部 很多恩也对隋 炀帝不满。,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隋朝官员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反隋,率部众攻入关中。618年春,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下杀死。,隋末农民起义军表,山西太原晋祠,山西太原晋祠,始建于北魏之前。据说是为纪念周武

6、王次子叔虞而建造的。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据说,李渊和次子李世民起兵前,曾去晋祠祈祷过。,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渊,唐初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温大雅(约572629年),在李渊太原起兵后,任大将军府记室参军。这部书主要记述了李渊太原起兵至正式登基称帝357天中的史事,成书于唐高祖武德年间。,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唐太宗李世民,唐长安城示意图,玄武门,“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太宗

7、李世民,唐太宗,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认识到秦灭亡于秦始皇及秦二世的暴政。明白“君依于民,民依于国。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亡国”的道理。懂得“为君之道”,明白了怎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魏征墓(陕西唐昭陵旁),魏征,纳谏,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房玄龄 ,唐初大臣。贞观元年为中

8、书令,后改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长期执政,与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死后陪葬昭(唐太宗)陵。 杜如晦,唐初大臣。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订典章制度,时人号称“房谋杜断”。,长孙无忌在唐太宗时任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封齐国公,又徙赵国公。贞观年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永徽 二年(651年)奉命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三十卷。,这批大臣能干廉洁、敢于直言、办事效率高,在协助皇帝治理国家的过程 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图表,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唐太宗有力推行唐初创立

9、的赋役制度,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来替代劳役。,筒车(模型),曲辕犁(示意图),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唐长孙无忌 唐律疏义书影,贞观元年,唐太宗命长孙无忌、房玄龄本着“意在宽乎”的原则对唐初武德律进行修改,贞观十一年(637年)形成贞观律,唐律基本继承隋朝开皇律。贞观律成为唐律的定本,现存唐律疏议所载条文基本上为贞观律的条文。 唐律疏议完整的保留到了现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法典。唐律共12篇,502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唐是古代中国最辉煌、最灿烂的一个朝代,唐的政治文化教育对当时 的周边各国,对后世各个朝代都产生了深远的

10、影响。对唐的科举制度、教 育制度进行探讨很有典型意义。,唐朝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唐太宗常到学校视察,下令扩建校舍, 增招生员。他还鼓励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唐朝礼仪教学,唐的文教政策以“重振儒术”为标志, 主要表现为: 1、尊孔。官学祭孔由此始。 2、提高儒士地位。 3、皇帝亲临国学观释奠。 4、重视儒经的整理和研究, 颁布五经正义。另外, 唐在文教上不只崇儒,而且 提倡佛道。,唐在学校教育制度上亦相当完备,在中国和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都占重要地位,主要表现为: 1、中央直接设大学,并开崇文馆和弘文馆及医学。地方设州县市各学校,并开医学。私学亦繁荣昌盛。 2、学校制度规定了从入学

11、资格,入学年龄及学学习期限到入学手续及仪式请各个方面的内容。 3、从教学计划、学校行政管理、教师与教法、考试、开学和假期请方面规定了完善的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制度。,唐代学制呈现如下特点: 1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封建学制体系。 2、学校和科举关系极为密切,选才和育才 密切一致。 3、扩大了国际国内文化教育的交流,甚至 有些留学生在唐中进士,担任了唐朝的官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民族政策上: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恩,威,对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上层 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对不顺从的少数民族 采取出击并灭亡对方,和亲,封赏,对进犯 唐朝的 少数民 族迎击,直到 灭亡 对方,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

12、,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唐纪,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恩威并施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民族政策上: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贞观之治”的局面,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627649)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也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贞观之治”局面形成

13、原因,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 唐太宗制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5个治国政策) 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 国家统一,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课堂小结,“开皇之治”,1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2隋文帝的年号 3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 4 “开皇之治”,隋朝的灭亡 与唐朝的建立,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李世民即位及其年号 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原因 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学习测评,1、隋文帝的年号是( ) A、开皇 B、武德 C、贞观 D、大业 2、隋朝和唐朝均建都( ) A、长安 B、洛阳 C、晋阳 D、江都,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 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从选用良吏、减轻赋役刑法、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