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9239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 新理念 新要求 -说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内 容 提 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二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1、辩证地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2、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本节课学习三个主题:忆三国、讲三国和评三国。忆三国通过学生编排的人物专访访曹操来回忆官渡之战;讲三国通过学生讲述三顾茅庐和赤壁之战,并让学生总结两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从而掌握学习战役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表格归纳法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评

3、三国通过评价曹操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同时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充分利用编演节目、阅读自学、讲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学情分析:,学习方法:,创境导入,激趣引课 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总结升华,情感教育 应用深化,知识迁移,忆三国,讲三国,评三国,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创境导入,激趣引课,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军为何会失败?

4、,为什么呢?,忆三国,历史短剧:名人专访,主要嘉宾:,丞相 曹操 大将军 徐晃,忆三国,蒿 里 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千古風流人物 .,忆三国,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 军事上:官渡之战,.千古風流人物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观众互动,200年 官渡之战,龟 虽 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千古風流人物 .,讲三国,三顾茅庐,200年,208年,曹操、袁绍,曹操、孙刘联军,曹操以少胜多,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比较,评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依你之见呢?,评三国,.千古風流人物 .,曹丕,220年,魏,洛阳,刘备,221年,蜀,成都,孙权,222年,吴,建业,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 我还想知道什么?,总结升华,情感教育,智慧树,智慧树,

6、应用深化,知识迁移,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 轼,五、板书设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B,我会选,1、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A,3、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

7、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D,4、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军;8年后,曹操20多万大军输给了只有5万人的孙刘联军,相同的原因是 ( ) A.骄傲轻敌 B.天意为之 C.借助东风 D.不习水战,A,识 图 题:,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我会填,材料解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1、诗中的“老臣”指谁? 2、这位“老臣”辅佐了哪两位皇帝? 3、诗中融入了哪一典故?,诸葛亮,刘备、刘禅,三顾茅庐,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七擒七纵 、隔岸观火、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诈降计,你说我说,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歇后语、兵法计策家喻户晓,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不少吧,告诉大家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