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9116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 修 三,第42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目 标 定 位,主 干 梳 理,一、历史背景 1政治: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阶级:江南一带的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市民工商业者,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李贽 (1)思想主张 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儒家经典,孔子,资本主义萌芽,2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主要思想:揭露是天下之大害;提

2、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评价:对以后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君主专制,天下之法,反专制斗争,(2)顾炎武 主要思想: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评价:开一代的先河。 (3)王夫之 主要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 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朴实学风,辩证法,思维方法,三、评价 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3、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封建专制,【概念阐释】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思维深化】 1李贽的“离经叛道”是对儒学的彻底否定吗? 提示:否。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反对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他的思想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但他的“离经叛道”并

4、不等于彻底否定儒学,他反对的是理学不合理的部分,他本身仍是儒学思想的代表。 2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反映了李贽对儒家思想持何种态度? 提示:反对迷信控制,认为不应该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3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当时占据主流地位吗? 提示:否。当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批判思想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当时理学仍占主导地位。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提示: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更没有提出废除封

5、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5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一种新的民主思想体系,对传统儒学是一种完全地摒弃。这一观点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性质,但并非新的民主思想体系。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新的民主思想体系。这一时期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轻巧记忆:,【通史链接】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上:

6、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心学日益束缚人的思想。,史 论 要 旨,(1)李贽的“离经叛道”是发展与程朱理学丧失活力矛盾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期的要求。 (2)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在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带有一定的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尽管激烈反对,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

7、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正统,儒学,君主专制,民主,传统儒家,考 点 探 究,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史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探 究,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表现及本质,史料三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史料四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8、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问题: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各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史料导读 (1)史料一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史料二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抨击了君主专制。 (3)史料三表明顾炎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 (4)史料四表明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遵循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表现及本质,史论总结,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真 题 研 析,C,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了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

9、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项错误。,2(2016北京文综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格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

10、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B,解析 材料中主要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引起轰动,但无法体现“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论语大学、多部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等信息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引起西方关注,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传播,但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因而无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而且没有明确交代交流的人群仅限于传教士,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中的“引起轰动”在没有进一步资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被当做“政治革命”,故D项错误。,3(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11、:“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C,4(2015天津文综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12、。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

13、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

14、面的品质: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孔子生在春秋末期,一个政治动乱、礼乐破坏的时代,他的政治抱负就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其主张为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

15、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1创设材料情境,考查李贽和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2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考情分析】,D,解析 题干材料未涉及重视科学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故C项错误;据材料“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重视考据学向重视经世致用转变,主要是因为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故D项正确。,2(2016广州一模)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出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项错误。李贽并未反对孔子的思想,而是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