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9)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8678990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9)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9)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9)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9)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9)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三章 名句名篇默写(共28张PPT) (9)(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情分析】,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回顾前几年的高职高考题,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在2010至2013年都出现了,2011至2013年更是连续三年都有独立的句式题,尽管从2014年起,未对此考点单独设题,但也会隐含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进行考查,直到2018年又重新出现文言句式的考查题。因此,必须重视此考点的复习。,【考纲解读】,在201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科考试大纲中,古代诗文阅读题的第三点要求就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 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在2011至2013年句式考查的题目中,反问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都曾出现在选项当中,而2018年主要考查的是被动句

2、。也就是说,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对现代文句式也不可忽视。对应起考纲中“与现代汉语不同”这一点来看,这四年的题目是完全符合考纲要求的。,【知识梳理】,对于文言句式的把握,一,其依据还是现代汉语,要搞清各种文言句式的来龙去脉;二,要识记一些典型的句子,以此来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文言句式,二、语法公式,三、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余、我、己、自、汝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

3、词:何、安、谁、胡、孰、焉、曷 君何以知燕王?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何以能鼓乐? 3.为了强调宾语,用“之”将宾语提前。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厌(功、陋)之有? 4.用“唯是”的结构将宾语提前。如: 唯利是图。 唯命是听(从)。,(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如: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师不必贤于弟子。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秦之用兵于燕、赵。,(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词+定语+者。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村中有少年好事者。 雁荡具体而微者。 2.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中心词+之+定语+者。如: 石之(铿然

4、有声)者。 马之千里者。 4.中心词+数量词。如: 我持白璧(一双)。 (四)主谓倒装 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四、被动句 1.“于”表被动。如: 不拘于时。 君幸于赵王。 2.“见”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见于”“受于”表被动。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4.“为”表被动。如: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为所”表被动。如: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为所”表被动。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意念被动。如: 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王之蔽甚矣。 洎牧以谗诛。,五、判断句

5、 1.“者也”表判断。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如果“者也”是因果关系,则不是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也”。如: 我,子瑜友也。 3.“者也”。如: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者,”。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5.用副词“乃、即、皆、必、则”等表判断。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环滁皆山也。 6.用动词“为”表判断。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六、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如: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庄

6、暴见孟子 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3.省略宾语。如: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战 4.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如: 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5.省略介词“于”。如: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典例精析】,【例题1】 (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世为族姓。祖父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著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 续幼孤,仕郡户曹史。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粥。续悉简阅其民,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

7、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刺史行部,见续,辟为别驾从事。以病去,还为郡门下掾。 是时楚王英谋反,阴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觉,显宗得其录,有尹兴名,乃征兴诣廷尉狱。续与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掾史五百余人诣洛阳诏狱就考,诸史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续母远至京师,觇候消息,狱事特急,无缘与续相闻,母但作馈食,付门卒以进之。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未尝易容,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使者怪而问其故。续曰: “母来不得相见,故泣耳。”使者大怒,以为门卒通传意气,召将案之。续曰: “因食饷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非人告也。”使者问:“何以知母所作乎?”续曰:

8、“母尝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是以知之。”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帝即赦兴等事,还乡里,禁锢终身。续以老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减) 【注】 赋民粥:分发稠粥。就考:接受拷问。觇候:打探。,15.下列与“续虽见考苦毒”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病去 B.及楚事觉 C.非人告也 D.是以知之,【答案】 B 【试题分析】 题干是“见+动词”的被动句,选项中只有B是被动句,但此句没有介词或助动词等标志,需要从句意(楚王造反的事被发觉)上判断出来。,【例题2】 (2013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9、,祈使句。 B.“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被动句。 C.“又何马之能知也”,疑问句。 D.“一至于此乎”,感叹句。,【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陈述句,不要受“使”字干扰。B项是倒装的判断句。C项是反问句。本题干扰项设置注重考查古代和现代汉语常用句式的识别。考生做题时必须正确理解原文句意,不能只凭句中个别用词就作出判断。如C项就特别具有迷惑性,一旦脱离上下文,就容易误判。,【例题3】 (2012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以足受,笑而去”,倒装句。 B.“与老人期,后,何也”,反问句。 C.“遂去,无他言,不复见”,省略句。 D.“旦日视其

10、书,乃太公兵法也”,判断句。,【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并无倒装。B项的质疑反问语气要通读上下文后才能准确把握住,较难。C项句子承上省略了主语“父”, D项“乃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比较容易。,【同类比较】 1.(2011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久居,倘若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辱之。蒙大怒,引刀刺吏,出走。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

11、见奇之,引置左右。 孙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年四十二,卒于内殿。权哀痛甚,为之降乐减膳。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选自文史英华纪传卷,有删改) 【注】 承间为言:趁适当时候为吕蒙说话。,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判断句。 B.“归以告蒙母”,省略句。 C.“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反问句。 D.“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被动句。,【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也”是典型的判断句

12、式。B项补齐为“(邓当)归以(之、此事)告蒙母”。C项“安”是反问句式的标志。D项,当时的职吏因为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没有被动。,【对点训练】 (一) 1.下列四个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 ),【答案】B 【试题分析】 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A.菊,花之隐逸者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下列四个句子都是判断句,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判断句是 ( ),【答案】A 【试题分析】 A有“也”无“者”(里面的“者”不是表示判断句的“者”,而是代词“的人”),“夷门抱关者”是“夷门抱关的人”;

13、B、C、D都是既有“者”,又有“也”。所以,答案是A。,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C.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列传) D.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下列四个句子都是倒装句,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倒装句是 ( ),【答案】D 【试题分析】 比较一下几个倒装句,A应该是“不欺余”,B应该是“有何功”,C应该是“莫许之”,都是动宾倒装。D应该是“一片孤帆”,是定中倒装句。D与其他三句不同,答案是D。,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B.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C.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4、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4.下列四个句子都是省略句,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 ),【答案】D 【试题分析】 例句的“上使外将兵”是“上使扶苏外将兵”,省略了兼语;备选项中只有D是省略了兼语的,所以答案是D。A应该是“为之具言所闻”,省略了宾语;B应该是“成妻纳钱于案上”,省略了介词;C应该是“与之坐谈”,省略了宾语。A、B、C这三句都跟例句不一样。,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B.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

15、王纳谏) D.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 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B 【试题分析】 句中“祭以尉首”应该理解为“以尉首祭”;句中“弗之怠”应该理解为“弗怠之”;句中“宋何罪之有?”应该理解为“宋有何罪?”句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应该理解为“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以山溪之险固国,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5.下面八个句子分编为四组,全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卖炭翁) 宋何罪之有?(公输)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 A. B. C. D.,(二) 判断下列各句是何种文言句式: 1.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 2.古之人不余欺也。 ( ) 3.其势弱于秦。 ( ) 4.何功之有? ( ) 5.马之千里者。 ( ) 6.卿欲何言? ( ) 7.唯才是举。 ( )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10.弗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