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1.3收入与分配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892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1.3收入与分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高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1.3收入与分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高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1.3收入与分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高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1.3收入与分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高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1.3收入与分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1.3收入与分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1.3收入与分配课件(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主题要素】 1.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收入分配的公平;财政政策;纳税人。 2.基本原理:多种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收支关系;税收与经济发展。 3.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合理安排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依法诚信自觉纳税。 4.热点素材: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营改增改革。,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题回顾】 考向一 分配制度 1.(2015江苏单科T6)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投

2、资风险不断降低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 B. C. D.,【解析】选B。材料中提到的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同时也体现了居民投资理财的多元化,正确,故选B;材料中居民投资的房地产、基金、股票等都是高风险领域,故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再分配对公平的调整,故说法与题意无关。所以,A、C、D三项错误。,【加固训练】(2014海南单科T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 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 )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B

3、.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解析】选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既扩大了农民的财产权,又能够增加收入,A符合题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并没有扩大财产权,B不符合题意。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但没有扩大财产权,C不符合题意。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不会改变土地所有权,更不会增加农民收入,D不符合题意。,考向二 效率与公平 2.(2015广东文综T25)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

4、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 B. C. D.,【解析】选B。通过图示对比可知,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5、,正确;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较大,所以,中国应继续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正确;说法错误;说法错误,发达国家也是依赖以政府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3.(2013重庆文综T1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上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4分) (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

6、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 (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4分)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6分),【解题指南】第(1)问,需要把握好所限定的材料范围(图表)和切入角度(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据此可以判断出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逐年下降,2007年后有所上升但低于以前的水平;第(2)问,只有当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时,才能实现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增加到65%的目标;第(3)问,注意设问关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的限定条件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指向。,【

7、现场答案】,【你来阅卷】 你来评分,本答案可得 12 分; 评分理由:限定条件把握不是特别准确;个别概念表述混乱。,【规范解答】(1)答案示例一 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4分) 答案示例二 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4分),(2)大于(4分) (3)答案示例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分),【考点归纳】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基本经济制度

8、决定分配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4)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的收入、个人的收入持续增长。,2.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内容及其作用、地位 内容: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作用,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

9、贡献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易错提醒】(1)注意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在适用范围的区别; (2)注意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即集体经济也要实行按劳分配。,3.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方法技巧】效率与公平、权利与义务等相关概念

10、关系的把握思路 (1)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2)阐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3)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的条件。,【命题预测】 1.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此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 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农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 A. B. C. D.,【解析】选D。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享受分红,这是按土地要素进行的分配,不是农民自己耕种土地获得收入,故不是按劳分配,说法错

11、误;土地流转并未改变土地性质,仍然是搞活集体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无关,说法错误;入股分红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说法正确;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益,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说法正确。,【生活聚集】“土地换股权”模式的意义 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该模式有助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效率提高,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维护农民权益。,2.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逐步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

12、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一决定体现了( ) 劳动报酬比重的不断提高 初次分配能提高效率 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 B. C. D.,【解析】选B。养老保险制度涉及的资金等不是劳动报酬,错误;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指向的是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错误、正确。,【加固训练】(2015杭州一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增加扶贫的财政扶持力度,将农民人均纯收入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提高92%,并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国家提高扶贫标准表明( ) A.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B.我国有更多的居民陷入了收入贫困 C.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公

13、平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解析】选C。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目标,A说法错误;B与我国实际不符,明显错误;国家提高扶贫标准,增加扶贫财政支持力度,是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公平,C说法正确;提高扶贫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D说法错误。,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材料二 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收入最高的10%和收入最低的10%全体的收入群体从1988年的7.3倍上升

14、到目前的23倍,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矛盾增多,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指出材料一中表格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个人收入的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考点二 国家收入的分配 【考题回顾】 考向一 财政收入与支出 1.(2015天津文综T5)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 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C.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 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财政收入总是随着GDP的提高而增加,说明经济

15、总量的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入选。财政收支不一定与经济总量正相关,故A错误,排除。财政赤字也不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故B说法错误,排除。C不符合题意。,考向二 财政的作用 2.(2015浙江文综T26)为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我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这表明( ) A.加快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财政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平衡运行 D.货币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解析】选B。我国采取财政贴息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16、和升级,体现了财政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材料涉及的是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D不符合题意。,【加固训练】(2014重庆文综T2)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目标价格制度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 B.补贴生产者避免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 C.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发挥了财政改善民生的功能 D.目标价格制度使农产品价格在目标区间内波动,【解析】选C。,3.(2014安徽文综T38(3)材料三 财政助力文化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8分),【解题指南】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