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3板块 推荐作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879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3板块 推荐作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3板块 推荐作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3板块 推荐作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3板块 推荐作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3板块 推荐作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3板块 推荐作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3板块 推荐作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板块 推荐作品,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1,课时训练一,1,2,3,基 础 梳 理,能 力 提 升,语 言 运 用,答案:愿 钧 杳 嗣 载/栽 凄/萋萋 赝/雁 晦/诲 沦/伦/囵 舵/砣/沱,答案:(1)睡。(2)照。(3)哀号。(4)通“影”,月光。(5)变换。(6)应和。(7)驰骋,大展宏图。(8)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9)迎面吹来的强风,逆风。(10)疾速,很快。,4. 文学常识填空。 (1)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_时期的作家,“_”之一,他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_、_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

2、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_八十二首。,(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_,_代著名诗人。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职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_以明志。 (3)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_,济南(今山东济南)人,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是_派的代表词人。她的词作,自成一格,被称为_体。,答案:(1)魏晋 竹林七贤 以景寓情 借古讽今 咏怀 (2)五柳先生 晋 归去来兮辞 (3)易安居士 婉约 易安,5. 名句名篇默写。 (1)薄帷鉴明月,_。 (

3、2)_,素月出东岭。 (3)宫女如花满春殿,_。 (4)_。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5)花自飘零水自流。_,_。 (6)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明知须臾景,_。,答案:(1)清风吹我襟 (2)白日沦西河 (3)只今惟有鹧鸪飞 (4)红藕香残玉簟秋 (5)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6)此情无计可消除 (7)不许稍绸缪,(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6. 诗中有哪些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_ _ 答案:诗人以“孤鸿”“翔鸟”来喻指自己,以“

4、夜”来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7. 诗的颔联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_ _,答案:“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两句诗以景寓情。隐约朦胧的月光,极易唤起心中的哀情,勾起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又因是“夜中”之见,月光给人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这种无处逃遁的寒冷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庇,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表达。,8. 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动静相形的艺术手法的? 答:_ _ _,答案:此诗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

5、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的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这茫茫的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910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9.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 _ _ 答案:描绘了素月高悬,银辉万里的清朗景象。设置了一个能够勾起人绵绵情思

6、的境界。,10.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愁,这首诗中却依然流露出矛盾和痛苦,这是为什么? 答:_ _ _ 答案:隐居后的陶渊明,并未完全消除他壮志未酬的苦恼,并未真正淡忘世事。本篇即展示了他的这种心情,从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三)比较阅读李白的苏台览古和越中览古,完成1113题。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11. 试说明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答:_ _ _ 答案:两首诗都将昔时的繁荣和

7、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越中览古中战士卸甲弃戈和勾践骄奢淫逸的对比。,12. 说说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点。 答:_ _ _ _ _,答案:越中览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强烈: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的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景象;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苏台览古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13. 越中览古的二、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8、?它们暗示着什么寓意? 答:_ _ _ _ _,答案:诗歌的二、三句截取的是“破吴”后的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儿,拥簇着、侍候着越王,在宫中恣情欢乐的情景。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王宫中挤满了如花的宫女,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14.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充语句。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陆游、辛弃疾,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_。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答案: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寄情山水,15. 2013湖北高考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想象合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80。 答:_ _,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