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823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参考)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师参考)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师参考)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师参考)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师参考)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参考)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参考)高中政治 2.1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1课时,请阅读课本P15-18,并思考: 1.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这些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2.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3.怎样正确对待公民的选举权利?,自学导引,选举的含义,狭义: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的选举,广义:除人大代表的选举外,还包括选举其他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政党、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和领导人的活动。,相关链接,探究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 1.镜头三给你哪些启示? 2.镜头一和镜头二的选举方式相同吗?他们分别采用了什么选举方式? 3.你能对这几种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作出自己的评估吗?

2、,一、民主选举面面观,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复杂,成本高,效率低),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方式较为稳妥,便于组织,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选举的热情受到影响,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探究2: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比较(重点),更直接反映民意,实现选民意志;更好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加强了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在极少数情

3、况下才被采用,被选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发生,人大代表的选举。 1979以后,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探究3:比较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候选人竞职演说,选民投票,选举结果揭晓,这属于哪种选举方式?,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1995年,我国简化

4、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2007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资料:我国民主选举历程,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人民利益的选举方式; (2)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在相

5、当长一段时间内要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方式。,3、我国采取的选举方法,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重要性,(1)态度: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2)能力: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

6、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2、公民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利,1、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A. B. C. D.,C,课堂练习,2、在选举投票过程中,影响投票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 ) A.领导人的决定 B.是否代表人民利益 C.亲戚朋友的支持力度 D.是否具有较强经济能力,B,3、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三不选”表明( ) A.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

7、.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选民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D,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这因为( )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 C.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提高 D.乡镇级的人大代表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代表公民的利益,B,5、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同时,差额选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 A.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B.

8、不能产生让选民满意的结果 C.可能造成竞选秩序的混乱,造成恶性竞争 D.导致选民与被选举人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A,6、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 A.是否直接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 B.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事务的管理 C.是否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以及被采纳的多少 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7、我国各级人大代的选举( ) A.一律实行直接选举 B.大多实行差额选举 C.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 D.反映所有公民的意愿,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C,8、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物质生活条件

9、国家性质 选民文化水平 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A. B. C. D.,C,差额选举使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是我国现阶段最佳的选举方式。,辨析,参考答案:,(1)差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一种选举方式。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选举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 (2)这种选举方式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选出选民自己满意的代表,使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候选人当选。 (3)但是,竞选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金钱交易、贿赂选民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必须对竞选程序加以科学规范,保证竞选公正、有序进行。 (4)采用何种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和选民的文化水平来决定。不能片面地认为哪种选举方式最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完善,在各种选举中会更多地采用差额选举的竞选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