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8648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0.9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10.9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10.9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10.9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10.9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0.9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0.9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 之饶,衣覆天下。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阅读材料:,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看看答案吧,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北方移到了南方。,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自然条件的优越,条件:,一、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和表现,表现:,1、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 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3、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4、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5、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二、手工业的发展,纺 织 业: 制 瓷 业: 造 船 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下一主题,返回,哥窑冰裂纹碗,孩儿枕,返回,三、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 纸币交子的出现:四川地区 北宋前期,市舶司,思考题1,返回,THINKING:,隋唐时期,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从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要求,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思

3、考题2,泉州海运,返回,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返回,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结合上述原因和联系有关时事理解,在我国当前的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道理,应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经济重心西移,而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经济南移的参考资

4、料,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上古到西晋末年,是北方强盛时代,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乱到东晋政权南渡,有一次大规模的持续的人口南迁运动,为第二阶段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因素。 第二阶段是从东晋南渡至唐安史之乱,主要特点是南方综合实力上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南北均各自形成中心,但尽管号称平衡发展,毕竟北方还是占有明显优势。,第三阶段是唐代中期至北宋末年靖康 之变,出现了北方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迁 的运动,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显出超 过北方的强劲势头,南北均势开始打破, 形成南方超越北方的局面。 第四阶段是从靖康之变至绍兴和议期间,北方人民第三次大规模持续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带来了条件和机遇,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