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远离违法犯罪 课件4(政治陕教版九年级全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8492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远离违法犯罪 课件4(政治陕教版九年级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3远离违法犯罪 课件4(政治陕教版九年级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3远离违法犯罪 课件4(政治陕教版九年级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3远离违法犯罪 课件4(政治陕教版九年级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3远离违法犯罪 课件4(政治陕教版九年级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远离违法犯罪 课件4(政治陕教版九年级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远离违法犯罪 课件4(政治陕教版九年级全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九年级思品课,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2,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 之间的区别” ,认识二者之间 的联系,帮助树立良好的法律 意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3,课标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 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解读 违法与犯罪是法律的基本常识,又是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禁止性规定,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自觉守法,避免违法尤其避免犯罪,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4,谁在哭泣? 谁在流泪? 铁窗泪 铁窗泪.swf,5,回顾旧知,法律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等)保证实施的,对全体

2、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2)特征:国家制定;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6,相关资料,(1)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比例的89%。 (2)目前,全国未成年人在管教服刑的少年犯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 (3)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夺罪,抢劫罪,盗窃罪(又称“两抢一盗”)分别占37%,32%,2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占44%,小学文化占22%,独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7,一、违法行为的概念,概念:包

3、含两层意思:(1)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比如:成年子女不赡养父母、成年子女不送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2)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比如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8,二、违法行为的分类,回答下列问题:1、违法行为有哪四类? 2、什么是违反宪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 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3、什么是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即为犯罪(违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情节较轻,危害不大,未犯刑法),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情节较轻,危

4、害不大,未犯刑法),违反宪法行为,9,1、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或刑事违法行 为)要承担刑事责任。,三、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2、一般违法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10,(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夏某某的行为是否是违法行为?它属于哪种类型? 这种违法行为有什么危害?情节怎样? 这种行为受什么制裁?,案例1:齐某某1998年12月13日夜,乘坐夏某某的出租车回家。到家后,齐某某下车匆忙,不慎将一个黑色皮包丢在了夏某某的车上。黑色皮包内装有人民币27000多元、一个受机、本人身份证和多张信用卡。齐某某发现皮包遗失后,迅速寻找出租车司机夏某某,并请求夏某某归还他遗失在出租车上的

5、皮包。夏某某谎称并未捡到齐某某的物品。经过多方调节无效,齐某某只好到法院起诉。经过法院侦查发现,夏某某个人帐户多了20000多元的存款,并在找人出售一特征与齐某某遗失的手机十分相似的手机。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夏某某不得不承认当晚确实捡到了齐某某的物品。法院判决,根据民法规定,夏某某归还齐某某的钱物,并赔偿齐某某的损失800元。,民事责任:是依据民法规定,对民事违法者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11,(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公安、工商、税务、物价、城管、 教育、审计、海关等),依据行政法规,对犯有行政违法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6、。(行政拘留、 警告、罚金等)。,案例2: 李某曾是某中学的学生,因为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被勒令退学。有一天,他纠集王某和赵某两个同学跑到这所中学,强行勒索其他学生的钱物,价值40元。后由校卫把他们押送到派出所,根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王某等,拘留2天,勒令退回钱物的处罚。,李某等三人的行为是否是违法行为?它属于哪种类型? 这种违法行为有什么危害?情节怎样? 这种行为受什么制裁?由哪一特定国家行政机关执行?,12,阅读教材P29张某的案例 思考:张某为什么会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以案说法,13,四、犯罪的概念及特征:,1.什么是犯罪? 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

7、罚处罚的行为,14,2.犯罪有哪些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也就 是说行为危害社会的“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2)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 标志,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必须以这种行为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规定为依据。 (3)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 必然法律后果,刑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犯罪行为进 行有效惩治”,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某一犯罪行为确定为 犯罪行为而不予以制裁,那就无法体现刑法的威慑力和惩 戒性,最终也无法达到规范社会的目的。,三大特征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它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依据和标准。

8、,15,五、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16,违宪法行为,刑法违反行为,民法违反行为,行政违反行为,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违反民法和行政法的行为),犯罪,可转化,本 课 小 结,17,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 1、违法行为包括( ) 违反宪法的行为 违反中学生守则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A、 B、 C、 D、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C、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D、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处罚,C,A,18,3、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 )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违反法律的行为 应当承

9、担法律责任 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 B、 C、 D、 4、中学生甲某,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常常夜不归宿,屡教不改,竟然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事处罚,这则案例说明( ) A、只有犯罪才具有危害性 B、教育不能减少违法 C、违了法就必然会犯罪 D、 违法可能发展为犯罪,C,D,19,二、以案说法 某县一小山村,有两个少年,一个叫曾胜;一个叫苏苗,他俩一个读到8年级就辍学了;一个念完小学就在家里无所事事。这两个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孩子有着共同的“爱好” ,那就是经常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当地村民对他们恨之入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多次教育,都无济于事。后来,有一次,他们效仿录象中绑架勒索的情节,将一名小学生绑架后残忍地勒死,但未等敲诈成功,就落入法网。 (1)曾胜、苏苗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什么责任? (3)他们的行为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一般违法:行政制裁,一般违法:偷窃,犯罪:绑架勒索,勒死学生,犯罪:刑事责任,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可能演化为犯罪。,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