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486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政局基本情况; 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交融的概况。,找一找,鲜卑、匈奴,,找找,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公元263年魏灭蜀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西晋统一,一、北方政权的演变,西晋灭亡到十六国,316年,匈奴灭亡西晋,在此前后的100多年间,以黄河流域为中心,15个由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陆续出现,加上西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总称十六国。,北魏,宋、齐、梁,西魏,东魏,梁,北周,北齐,梁、陈,隋,陈,(鲜卑族拓跋部),政权分立、,分裂混战、,民族交融,猜一猜,鲜卑族,1.北 方 的 统 一,4世纪后期,我国

2、东北地区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影响: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交融。,鲜卑族,北魏,439,二、孝文帝改革,冯太后改革,政治上:,经济上:,(仿照汉制),集权中央,实行“三长制”,完善地方行政管理,均田制,2.冯太后改革,3.孝文帝改革,(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2)颁布均田令,(3)迁都洛阳,(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一)内容,(二)意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北魏文

3、官俑,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孝文帝改革进程,冯太后改革,仿照汉治完善行政管理,颁布均田制,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改官制、禁胡服、 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促进了胡汉交融,三、北方民族的交融,1.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说一说:民族的大交融,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 你能否举例说明?,(3)北方交融、南方开发。,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互相

4、影响。,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2.意义:,(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胡床(交椅、绳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你知道凳子椅子的来历吗?,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各族人民长期接触,民族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迁都洛阳,进一步改革,民族交融,课堂小结,小试牛刀,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B,C,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