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1部分 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 第十九篇《曹刿论战》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476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1部分 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 第十九篇《曹刿论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1部分 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 第十九篇《曹刿论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1部分 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 第十九篇《曹刿论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1部分 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 第十九篇《曹刿论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1部分 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 第十九篇《曹刿论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1部分 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 第十九篇《曹刿论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1部分 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 第十九篇《曹刿论战》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篇 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

2、)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次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小惠未徧 通 ,意思为:_,徧,遍,遍及,普遍,参与,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养,指猪、牛、羊等,虚

3、报,案件,(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凭借,可以用来,第二次,赐福,保佑,击鼓进军,向下,名词,原因,缘故,连词,所以,听从,跟随,实情,信用,军队,讨伐,攻打,有“养”的意思,不,个人专有,回答,丝织品,为人所信服,即使,明察,驱车(追赶),车轮轧过的痕迹,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已经,攻克,追赶,追击,振作,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推测,估计,埋伏,倒下,于是,就,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际意义,在,凭,靠,把,按照,代词,他的,其中,代词,代指这件事,助词,的,代词,指曹刿,语气助词,无实义,7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长远谋

4、划(打算)。 (2)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后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 (6)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不鼓、下视、登望等)的原因。 (7)(2016预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

5、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1(2015鞍山模拟)“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2(2015辽阳模拟)文章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3(2015乌鲁木齐)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 有责任心,爱国;洞察时政,深谋远虑;善于观察,把握战机;沉稳冷静,机敏果断。,4(2014巴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6、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5(2016预测)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述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6(2015鞍山模拟)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官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最后中国梦才会梦想成真。(意近即可) 7(2015丹东模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公平,取信于民;_精于谋略,知己知彼;_善于观察,把握战机;_洞察时政,进谏献言。(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也可。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8(2015阜新模拟)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