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368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件 苏教版必修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专题文本素材运用 1点击素材劝学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学识修养的过程。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学不可以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中有许多经典的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讲积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讲坚持不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讲用心专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讲善于利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讲自我省察。 【运用方向】 坚持 积累 专一 勤能补拙 省察与反思 学与思,【运用范例】 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

2、提高道德修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即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运用范例】 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助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

3、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而走向成功,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运用范例】 积累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积累丰富的素材,能写成美妙的华章;积累人生的阅历,能洞悉世间百态。人生,就是在不断积累中成熟,在不断积累中丰满。积累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恒心与毅力,才能达到积累的最高境界。,【运用范例】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确如此,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过马,飞不过鸟,眼锐不及鹰,嗅觉不如犬。但是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物,从而使自己的能力百倍千倍地延伸。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总结出了一条经验,他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主要就是因

4、为“善假于物”,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人才。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大凡成功人士,都懂得利用他人之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成就自己的事业。,【运用范例】 兀立是山峰,本没有灵气,却借助脚下的绿水,构建出人间胜景;火红的花朵,本没有生机,却借助身旁的绿叶,表现自己的高贵;普通的佛寺,本没有神秘,却借助山林的隐秘,渲染自己的超尘脱俗。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特别,借助外物的力量,却能铸造辉煌人生。 荀子也曾说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

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作己有,去巧妙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运用范例】 只要你在生活、工作中稍有用心、稍有细心的话,你会发现每时每刻你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的,积少成多、积土成山,日久天长,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一位知识的富有者,尽管每个人的先天资质有所差异,但这差异是微乎的,只要聪明能干,多去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你也会成为君子的。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成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所以每一步都要踏

6、踏实实地走,这样才能到达千里之外,就像前面所说的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日久天长的坚持下去就会成为富有者,但是具备了“财富”还应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戒骄戒躁,你才会成为真真正正的“富有者”,只有这些都做到了你才是真正地会学习、懂学习的人。,2点击素材师说 师说针砭时弊,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

7、贡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时时留心,处处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 【运用方向】 好学 谦虚 超越 尊师重教 创新 互帮互学,【运用范例】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国民对待教育的态度,是一个国家能否人才辈出,后继有人的关键。师说作为一篇第一次明确阐释教师职责、呼吁关注教育、注重从师学习的文章,无论是在唐代还是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韩愈作为“不顾流俗”“抗颜为师”的先驱,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无疑也有示范作用。,【运用范例】 “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下,原文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是用来批评那些喜欢当

8、别人的老师、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的人。但是韩愈却不顾流俗,“抗颜为师”,招后进,办学校,排佛老,兴师道,不仅开一代学风、文风,更教育了一代新人,传承了千年文化。联想当今时代,面对传统文化的弱化、庸俗风气的泛滥,你问了吗?今天,我们是不是缺少“好为人师”的风气?是不是缺少敢于向流俗说“不”的“韩愈”?,【运用范例】 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也能促进自己;不要看轻自己,

9、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有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独当一面,就有用武之地。请牢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点击素材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来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运用方向】 塑造心灵 人格 读书 经典的力量,【运用范例】 赫尔曼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

10、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读书,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好的书籍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催人思考,然后进步。有时候觉得很奇妙哪怕横跨很远的空间,或是很久的年月,一本好的书能够让人受益匪浅,一句话,一个道理,往往能够让你和几千年前的作者产生极大的共鸣。一本书尤其是一本经典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经典作品会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们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二、专题写作训练定向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如果论点写得正确了,写得精

11、彩了,那么它将使文章大放光彩;相反,如果论点写偏了,或写错了,那么整篇文章就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议论文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清晰明朗地表达自己的态度,直截了当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要求:,1正确: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所以,思想观点正确是首要的。 2鲜明:作者在文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毫不含糊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理解。 3严密:论点的表达必须周密严谨,无懈可击,不给持有异议的人以可乘之机。 4集中:在一篇议论文中,只能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全篇文章始终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论述,把道理说深说透,解决问题。,5深刻:

12、文中提出的论点,应该是作者对于事物的新鲜、独到的见解,能够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常谈。 6新颖: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一、课内文本品读 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悟法: 学中心论点的提出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 学论证方法 提出中心论点后,连用比喻说理,从不同方面论证,最后结句照应首句

13、,收束上文。,二、课外文本品读 导读 本文结构完整,中心明确,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结尾回扣中心呼应开头。选取极有说服力的材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生动简练,值得学习。,眼 光 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我们

14、身旁有多少美丽的风景,有多少动人的画面啊!可是,我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这些美景。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花就应该那样鲜艳,草就应该那样嫩绿,人性就应该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于是,便有了生活枯燥乏味的感叹。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可见,欣赏的眼光需要有爱心做基础。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多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

15、,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邓小平遭遇三起三落,他没有气馁,没有轻生。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没有迷失方向。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也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一定要用坦然的

16、眼光去看待,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 ,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悟法: 学中心论点的提出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两种不同心态人的不同生活态度;然后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中心论点“想要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使文章中心明确。,学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第二段开头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然后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来证明论点,很有说服力。 学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 本段先从反面举例,写出生活中一些缺乏坦然眼光的人的表现,然后从正面举例,对比论证法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证明了“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就能坦然面对逆境”。,学中心论点的回扣 本段论点是以总结的方式提出的,回扣中心论点,使文章论点突出,中心明确。,1借助文题这个眼睛,用最醒目的表达呈现观点。 2借助中心论点的提出,用最准确的判断亮出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