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8275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8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3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7.3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7.3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7.3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7.3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3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3 新文化运动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新文化运动,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一、背景,二、开始标志,三、代表人物,四、基本内容,六、斗争锋芒,七、运动的发展,八、历史意义,五、主要阵地,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孔子创立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成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1914年9月28日,孔子的生日,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亲率文武百官到孔庙,大行三跪九叩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祀孔朝圣大丑剧。12月23日冬至节,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领百官,拥进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这是民国以来,袁世凯的又一次化装滑稽表演。,帝国主义在华的传教

2、士和传教机关也不遗余力地鼓吹孔教。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所组织的“尚贤堂”相当活跃。1912年初,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若狂,包括“尚贤堂”在内的全国各地的基督教组织同日举行所谓“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跑到山东曲阜去朝圣,返回,返回,背景: A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B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目的是实现独裁专制,于是新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陈独秀,创刊号,返回,新青年封面,返回,胡适,鲁迅,李大钊,返回,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

3、命,文学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内容,形式,新旧思想起冲突,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 陈李胡鲁做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 马克思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 人们思想大解放。,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何自而来乎?曰,革命之赐也。欧语所谓革命者,为革故更新之义,与中土所谓朝代鼎革,绝不相类;故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伦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学艺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兴而进化。近代欧洲文明史,直可谓之革命史。故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乃革命之赐也。,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 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氵于);其 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底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 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 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推其总因,乃在吾人疾视革命,不知其为开发文 明之利器故。,返回,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