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240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 CONTENTS,考点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3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考点4 雪线,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方法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方法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C考法帮考向全扫描,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考向1 以植物分布特点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考向2 以城市景观分布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考向3 以土壤元素分布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向4 以冰期变化考查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考情精解读,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知识体系构建,考纲要求,1.自然地

2、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命题规律,高考试题大多以植被或者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为背景,要求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带或其他地理要素分布差异的具体原因,考查考生综合思维能力,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3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考点4 雪线,1.含义 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

3、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考点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续表,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续表,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续表,地理第

4、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拓展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考点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易错警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

5、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续表,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 (2)分异特点: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3)自然带分布特点:,

6、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同一自然带:同一山体,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不同山体,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总结 图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考点3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

7、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续表,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续表,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续表,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总结 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 1.非地带性的判断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2)“改变”: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

8、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3)“约束”: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考点4 雪线,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方法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方法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脚到山顶沿着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方法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9、,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太阳辐射:赤道 两极 热量带:赤道 两极 植被:赤道 两极 土壤:赤道 两极,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内陆 降水量:沿海 内陆 植被:沿海 内陆 土壤:沿海 内陆,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示例1 下图是我国沿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我国100E 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10、.海拔 B.降水 C.冰川 D.土壤,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答题思维 答案 (1)A (2)B 答题反思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含义,分析影响植被叶面积变化的因素。,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纬度的高低

11、(1)通常情况下:山地海拔、相对高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 (2)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山地所在的纬度低,分布海拔低的山地所在的纬度高。 (3)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方法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

12、(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南坡基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山体,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

13、整体性与差异性,示例2 2015山东文综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答题思维 (1),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答案 (1)C (2)B 答题反思 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可以大致判断出山脉的纬度位置。根据冰雪带的高度,可以推断山地海拔,通过以上方法可

14、以减少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C考法帮考向全扫描,考向1 以植物分布特点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考向2 以城市景观分布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考向3 以土壤元素分布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向4 以冰期变化考查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本单元在近两年的高考中为必考内容,以植被的分布或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为背景,以景观图、示意图或统计图切入,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或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具体差异性产生的原因,着重考查考生分析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综合性思维。常见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考情揭秘,示例3 2017全国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

15、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考向1 以植物分布特点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

16、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浮游植物的分布图切入,结合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文字信息,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答题思维 (1),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地理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答案 (1)D (2)C (3)A 答题反思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解答该类试题时,先要分析图示区域的整体地理特征,根据地理特征判断影响因素的分布特点,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