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 “五步式”世界史第六单元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220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历史 “五步式”世界史第六单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 “五步式”世界史第六单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 “五步式”世界史第六单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 “五步式”世界史第六单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 “五步式”世界史第六单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历史 “五步式”世界史第六单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历史 “五步式”世界史第六单元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一战后由动荡 走向暂时稳定,从大危机、大动荡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 (1917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及其特点: 条件: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基本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彼得格勒的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而且分布集中;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帝国主义因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极好的国际环境; 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特点: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继

2、承 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 段的革命。,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曾说,“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 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其意在表明 A无产阶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然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调整 D战争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 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 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

3、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 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战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推进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B,D,C,2.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不同。,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 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 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3.30年代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四点启示 繁荣和危机往往相互关联,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是至关重要的; 要随时注意经济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 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 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 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 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20世纪20年代

5、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 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C,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诞生了许多新词汇,如:“胡佛车”“胡佛袋”“胡佛村” “胡佛被”等。这些词汇 A它们的出现是偶然的,没有特殊含义 B都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胡佛 C这些产品都是胡佛公司生产的 D是经济危机下人们对胡佛总统的愤怒讽刺 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

6、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D,5.面对30年代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作用,当时各国普遍性地采取的应对政策: 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012年9月16日,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落下帷幕。达沃斯论坛继续关注经济危 机。数据显示,亚洲经济增长在减速,从原来保证的8%10%降到5%7%,但实 际上仍要比其他地区好。回首80年前,那次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A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供求矛盾激化 B发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取了干预政策 C导致

7、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 D使美、英、法、日等国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 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 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 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B,A,6.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新的理论: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

8、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新的视野: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的特点, 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对经济结构 进行调整。但尽量避免国有化方式而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新的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 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 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 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

9、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C,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 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 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 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 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

10、表 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 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B,C,1945年4月14日新华日报为罗斯福逝世发表评论“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 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共产党在这里高度评价罗斯福, 主要是因为他 A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B使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 C. 总统不囿于陈规勇于改革 D国家干预经济影响了中国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

11、存亡的关头, 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 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 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A,D,7.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历史必然性、评价及为我们留下的启示: 必然性: 评价: 启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为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

12、部调整;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保存了民主制度,为美国后来参加二战和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创造了件; 未能消除导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加大银行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 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建设;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 响

13、”的是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 C贸易保护 D调整工业,C,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战时”: 从背景看,它是在面临国内叛乱和国外干涉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的。 从目的看,它主要是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从内容看,各项措施主要为战争服务。 “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各项措施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共产主义”特征。,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 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 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 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

14、府决定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化,B,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 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 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化合物”是指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 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和按劳分配 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 B C D,B,9.如何认识新经济政策? 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

15、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 过渡。 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实质上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 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意义重要,从现代化的史观看,它 A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D彻底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要保 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是指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 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 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禁止自由贸易,B,A,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战时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