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7794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识记了解长安城的布局,知道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认识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唐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政府采取鼓励对外交往的政策,这些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能力培养: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玄奘、鉴

2、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重点、难点突破措施: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阅读教材,提高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明确文学作品和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区别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一个师傅仨徒弟。提问:歌中的“唐三藏”指谁?“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西天”指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天竺求学问取真经为背景而虚构的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唐僧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玄

3、奘一样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五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就会给你答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二、学生认定目标了解长安城的布局,知道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了解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史实,认识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唐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鼓励对外交往的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图片等内容进行观察、想象,用语言叙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光大。明确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三、导学达标:(一)唐都长安唐朝的都城在哪里?今天的哪个城市?讲明长安城

4、和西安城的规模的不同。(今西安城在唐都长安城的北部居中)。播放长安概况,投影长安城平面图。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唐都长安一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长安城由哪几部分组成?城市规划布局有什么特点?在图上指出商店和作坊的集中地。长安城人口有多少?外来的居民有哪些?举例说明“胡风”盛行。总结:通过学习说说长安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规模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城市布局有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全城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两侧东西对称。棋盘似的街道宽敞笔直。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是一座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同时需要指出:唐都长安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的宋、元

5、、明、清的城市也不同。可让学生说说有哪些限制。(投影日本平城京平面图,说说它的布局。为什么?)与长安一样,也有朱雀大街,东、西市等,模仿唐代长安规划营造。 说明当时长安城的设计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请你课后画出咱们诸城的城市平面图,并与长安城平面图做比较,感受唐都长安的宏伟规模。(二)玄奘西行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国、波斯、大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请同学们看书玄奘西行这部分内容考虑以下问题:玄奘为什么西行?结合“玄

6、奘西行”图,说说西行的经过(请同学讲一个有关玄奘取经的小故事)。(感到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天竺佛教的发源地求取真经。)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居长安慈恩司专心译经、讲学。又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为求学问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等等)讨论: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所遭遇的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小说中唐僧取经的路上还收留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有各路神仙相

7、助,化险为夷。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天竺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哪热风如火、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另外,玄奘西行往返所亲历的110国与传闻的28国的情况都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差别的。)(三)中日交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为取佛经,唐朝时还有一名高僧是东渡日本传播佛学,他就是著名的鉴真和尚。(投影鉴真坐像这时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坐像。)让学生看书鉴真东渡一部分内容,结合鉴真东渡图,说说鉴真东渡的经过,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鉴真为什么被称为“天平之甍”?(受日本僧人礼请,

8、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终成大业的志向。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想一想: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遣唐使唐朝时来中国的日本人很多很多,日本先后10多次派赴唐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交流,这批人叫遣唐使。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大家看课本2728页最后三个自然段。回答: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唐朝的官制、

9、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文化全方位的影响了日本。)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回答。思考:唐朝前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流密切,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现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取得重大成就,对此,你有什么启示?(以下看法供参考)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要予以充分肯定。板书设计: 唐都长安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唐朝的中 玄奘西行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外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教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