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思想文化 课件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7283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8 思想文化 课件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4.18 思想文化 课件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4.18 思想文化 课件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4.18 思想文化 课件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4.18 思想文化 课件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8 思想文化 课件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8 思想文化 课件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8 课,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2、资治通鉴 (1)体例: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以时间先后来记载历史 通史: 连贯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 (2)叙史范围:战国至五代1300多年历史 (3)特点: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和丰富、编写时进行了认真、严谨的考辨、重振了编年史书 (4)地位:全书取材广博,考证翔实,文字精练 生动,被视为与史记并列的史学 名

2、著。,史记与资治通鉴比较,编年体,皇帝支持下潜心编就,写在竹木简上,写在纸上,西汉,北宋,纪传体,黄帝汉武帝 (3000多年),战国五代 (1300多年),忍辱负重发奋写成,二、佛教的中国化,(一)佛教的创建,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伽牟尼。 释伽牟尼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当时印度战火不断,16个大国互争势力,出现了群雄混战的局面,民不聊生。释伽牟尼常被世间的悲苦现象所触动,如弯腰驼背,扶杖喘息而行的孤独老人,卧粪秽中的病夫,痛哭死者的亲友等。 为寻求关于衷老,疾病,死亡等问题的解脱之道,他最终放弃了王位,离开父母妻儿,出家修行。经过6年苦行,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

3、佛,最终创立佛教。,释伽牟尼,(二)佛教的教义,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生 ,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痛苦的 ,这是前世造的因在现世结的果。只有皈依我佛,弃恶从善,虔诚修行,才能获得解脱,在来世得到幸福。,考考你,源于佛教的生活中常用的俗语、成语:觉悟、净土、因缘、衣钵、生老病死、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佛教已渗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佛教中国化的进程,1.原因: 佛教不少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 2.进程: (1)东汉初年(明帝),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2)隋唐时期,形成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 (3)宋代以后,三家合一,逐渐成

4、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1.佛教的中国化,2.佛教教义虽然是虚妄的,但在理论上却有严密的逻辑性,尤其是它只要虔诚修行,就能解脱苦难,在来世获得幸福的主张,对于现实生活中遭受种种痛苦磨难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因此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3.佛教让人们忍受现世的痛苦,客观上有助于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秩序,三、道教的兴盛,(一)道教的创建,1.创建: 初创于东汉,张陵(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了五斗米道。 2.思想来源:,思想来源:,道家思想,神仙

5、方术、民间信仰,3.地位:本土宗教,(二)道教的教义,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通过炼服丹药和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三)道教的兴盛发展进程,1.东汉末年形成,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 2.东晋、南北朝,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式日益完备。 3.唐宋时期,皇帝利用道教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道教空前兴盛,三家合一,修炼方式转而注重“内丹”。,(四)道教与佛教的异同,印度,中国,因果报应,期盼来世幸福,修身养性,追求现世幸福,都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北宋史学家_费时19年,主持编写_,这是一部_通史,记述了从_到_的历史,被视为与_并列的史学名著。 2.佛教宣扬_、_,认为人世间的一切 痛苦的,是前世造的因在后世结的果。只要皈依佛教,_、_,才能获得来世的幸福。 3.东汉后期形成_,到东晋、南北朝,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式日益完备,唐宋时期政府出于统治目的,推行道教,道教讲求_、_。,司马光,战国,编年体,资治通鉴,五代,史记,道教,修身养性,虔诚修行,因果报应,轮回转生,弃恶从善,虔诚修行,随堂练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