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767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6.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6.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6.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6.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 的现象 1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2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3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4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C,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不正确的是 A满足新兴的地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B大国兼并小国,促进民族融合 C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D给人民带来灾难,是历史的倒退,D,3春秋时,“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始于 A郑败周军 B城濮之战 C葵丘会盟 D平王东迁,C,4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 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断话反映的 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

2、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 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C,5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根本目的是 A充分利用山东的鱼盐资源 B大规模兴修水利 C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D灭掉30多个诸侯,“修善政”是指修旧法,择善政。实质上 就是利用管仲进行改革根本目的是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6春秋后期在各诸侯国内逐渐取代诸侯 掌握国政的政治势力 1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2卿大夫阶层 3新兴地主阶级 4立功将士阶层 A 1 2 B 1 4 C 2 3 D 3 4,C,7春秋后期,许多诸侯国的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握政权,

3、最终形成战国七雄,奴隶制时代结束。判断奴隶社会在此结束的主要依据是 A各诸侯国确立了新的封建制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占上风 C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已建立 D各诸侯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B,这一时期诸侯国卿、大夫夺权如(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其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夺取统治权的斗争,8下列争霸战争的先后顺序 1晋楚争霸 2齐桓公称霸 3魏齐争霸 4秦赵长平之战 A 1 2 3 4 B 1 2 4 3 C 2 1 3 4 D 2 3 1 4,C,9 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 中原的主要障碍 A楚国 B晋国 C宋国 D齐国,B,10下列战役发生的地点在最东面的是 A城濮之战 B牧野之战 C桂

4、陵之战 D长平之战,A,11“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 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割据混战更加扩大 B人民遭受灾难更加严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逐渐建立,C,1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从以下的比 较来看,其中表现二者 区别最确切的是 A战争目的不同 B对周王室态度不同 C称霸形式不同 D社会性质内容不同,D,1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周王室衰微 D奴隶制腐朽,B,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共550年。即东周),“春秋” :名称取自于当时鲁国史书春秋。这部书记载了8BC至5BC的历史。,“战国”

5、:(5BC-3BC)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1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时期,形成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逐渐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从诸侯割据混战逐渐走向全国统一 C诸子百家的出现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D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的变法运动,15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真实目的是 A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 B称霸中原 C北御夷狄,南楚蛮 D重振周王室的政治权威,16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里出现了九个鼎的现象,说明 A奴隶主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奴隶制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17下列诸侯国中,从西周初年分封一

6、直存在到秦统一前的有鲁国齐国燕国赵国韩国宋国 A B C D,18 春秋末年,一位思想家有言:“高岸为谷,兴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使然。”其目的是 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 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论 C主张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19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B民族迁徙 C婚姻关系 D民族战争,20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兼并战争 B铁器使用 C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2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民族融合主要体现在 A少数民族大量迁往内地与华夏族杂居 B中原诸侯国抵御了边地少数民族的进犯 C华夏族与周边

7、戎、狄、夷等各族的接触频繁 D齐桓公等霸主进行了政治、军事改革,22认为“春秋无义战” 是因为战争实质上 A是为了满足奴隶主对土地和财富的私欲 B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 D是封建地主政权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材料二所述的政治制度是?,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巩固奴隶制政权,分封制,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

8、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1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尊重天子。,分封制崩溃。,造成了春秋诸侯争霸,国家分裂。,3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2有何历史影响?,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4该制度在周初巩固了统治,在后期则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导致这种情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思考题 1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分封制的破坏作用,1分封制内容 2春秋时期,强大

9、的诸侯国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其他小国的支配权,严重削弱周王的权威 3王室的衰微,周王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 4弱小的诸侯过臣服于大国,强大的诸侯拒不朝贡天子。 这样,周王与诸侯间的隶属关系完全解体。争霸战争破坏了分封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评价春秋争霸时,有的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利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的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诸侯争霸的史实评以上观点,思考题 2,因为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其他诸侯国,从性质上看,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列宁的话看到了战争客观上的进步作用,“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性,表现在-,但忽视了战争的破坏性,但忽视了战争的客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