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从纵与自我 教案7(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300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从纵与自我 教案7(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1从纵与自我 教案7(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1从纵与自我 教案7(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1从纵与自我 教案7(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1从纵与自我 教案7(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从纵与自我 教案7(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从纵与自我 教案7(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鮑山学校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依据:三1.1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材分析: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从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现象着手分析,用层层递进的逻辑方法对学生生活中的典型心理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压力和诱惑,克服消极的从众现象,学会自主选择,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学重点:走向自主之所以是教学重点是因为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由父母、师长转向同学和朋友,会面临合群中的盲从、独立与自主,因此如何确立自我、做到真正的自主而不盲从是八年级学生迫切

2、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学难点:从众的两重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从众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即从众的两重性。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依赖走向自主的过渡时期,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意,自己可以做主决定事情,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尤其危险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抵制不良的诱惑和负面的团体压力(青少年的犯罪以团体性为特征就是从众的表现)。同时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又没有树立起新的权威,因而很容易盲目追星。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迷恋偶像

3、,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身心健康,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分辨是非善恶,避免盲目从众,增强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学则负责。 能力: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提高和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自主选择。 知识:了解盲目从众产生的原因,知道避免盲目从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方法与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媒体教学:本课时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

4、理和好奇心,提高和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自主选择。教学过程复备本课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 剖析从众 欣赏笑话两则排队上厕所和原来是头牛导入。设问:从这两则笑话中不难看出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这是一种随大溜的现象。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也叫做从众心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众现象,从而导入课题。新课讲解,研讨展示 环节一:从众种种屏幕展示案例:1、我看到别人怎么讲,自己就跟着怎么讲。有几次我看出有点不对头,但别人都这么说了,我也就跟着这么说2、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

5、是看的人越来越多。思考:从以上的这些现象可以说明什么是从众现象?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教师:从众,字如其面,就是别人怎么想,自己就怎么想,别人怎做自己就怎么做。那么从众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吗?在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从众现象?课堂活动:寻找从众。学生根据对从众的理解,寻找自己身边的从众现象。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在学习习惯、业余爱好、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从众现象随处可见。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从众,那么大家看看,从从众的含义中可以看出从众现象分为哪几类?

6、学生:别人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是心理从众;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是行为从众。探究过程: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心理从众与行为从众。教师引导:从众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环节二:剖析从众是与非展示小红和小明对从众的不同看法思考:你同意他们之中谁的看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我们不能绝对的看待从众。只能辩证的看待从众。有些从中是好的,而有些是错的:根据以下的情境,说说“从众”有什么作用?哪些作用是积极的?哪些作用是消极的?1、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2.周末大扫

7、除,两位同学扫完地后,将扫把从远处扔向卫生角,劳动委员看见后,默默地将扫把摆放整齐。两位同学看见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在以后的劳动中将劳动工具整齐归位。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有些从众心理、从众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的从众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顾大局,保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个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1、危险的“英雄”崇拜 前不久新疆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4名犯罪嫌疑人均为中学生,最小的仅13岁,最大的也只有16岁

8、。当民警问他们为什么去杀人时,他们“轻松地”答道:“为了好玩,想模仿电视里、录像里那些杀人的英雄”。民警又问:“你们不知道这是犯法吗?”“知道”“知道还去做犯法的事?”“电视里那么多英雄杀了人,也不犯法,我们学他又怎样?”危险的“英雄”崇拜使这4位少年走上了歧路。2. 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观看热闹,导致交通堵塞。3.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4. 几个同学在校园外偷偷抽烟,恰巧被小明看到。于是这几个同学就威胁小明一起抽烟,否则就要打他。他被迫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临分手时同伴还威胁他,如

9、果你说出去,对你没有好处。晚上,小明无精打采地复习,困倦之极。忽然,他想起客厅里有烟,于是偷偷地去拿了一支,刚点上,就一阵猛烈的咳嗽,爸爸闻声进来,大吃一惊,小明吓坏了。5. 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天天都在讨论。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但是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 设计目的:通过生生合作导出从众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有的从众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顾大局,保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个体获得安

10、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盲目从众会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盲目从众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集体的事业。违法犯罪行为也多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巩固应用,情感升华活动:实话实说1、星期天,几个同学约你去网吧,这时你会 2、在班级工作中,有时班干部的意见明明有问题,但很多人赞成。这时你会 3、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你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不同,但是正确的,这时你会 4、课堂上老师的解题方法出现了错误,同学们都没有提出不同意见,这时你会 教师

11、总结: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从众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的一面,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第二课时 走向自主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 “请你来评判”1、看到别人随地吐口香糖,蔡华也这样做。2、看到别人上公交车时拥挤,张鑫也这样做。3、下课,看到同学们在楼梯上拥挤,刘辉也这样做。4、看到别人抄作业,张茹也这样做。提出问题:这些同学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探究过程:学生会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回答是盲目从众。老师继续提问: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教师引导:我们应避免盲目从众,走向自主。自然引出课题。 新课讲解,研讨展

12、示环节一:析原因了解导致从众的因素课件展示: 故事一1976 年出生的李强是独生子女。 上初中时,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李强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自然也沉迷其中,因此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初中毕业后,他只考上了一所中专,这引起了父亲的思考。 1996 年,在李强中专毕业前一个月,身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的李父决定与儿子签订一份“亲子双向自立协议”。这个协议规定:父亲不用管儿子,儿子也不用养老子。“协议”中李强承担的责任包括:自己承担高等教育的经费;自己谋业、自己创业;自己结婚成家;自己培育子女。爸爸妈妈承担的责任是:自己储蓄养老费和医疗费;日常生活自我料理;自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探讨:1、

13、李强跟随同学打游戏的行为是什么行为?2、根据材料分析张龙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探究过程:1学生探究认识到李强的行为是盲目从众行为。2:教师引导:李强只看到打游戏可以拉近与同学的距离,但是没有看到打游戏的危害,大家想想玩游戏有哪些危害?根据学生的回答(影响健康、影响学习,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引导学生得出盲从的第一个原因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醒学生注意看此材料提到“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李强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自然也沉迷其中,这样总结出产生盲目从众的第二个原因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李强抵制不住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说明了李强再某一方面有所欠缺,大家想想是哪一方面?学生:抵制外界

14、不良影响的能力。老师:很好,正是缺乏抵御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这样总结出产生盲目从众的第三个原因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最后老师点拨青少年的特点:知识少、阅历浅、经验少、依赖性较强、自信心不足,这些也决定了青少年易产生盲目从众。知道了盲从的原因之后,那我们如何来避免和克服盲从呢?环节二:解惑克服消极从众的措施回到方才李强的例子。设问:李强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一落千丈?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小真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原因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设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

15、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屏幕展示教你一招对人对事,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和判断:1、有时候,别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定正确。2、有时候,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也不一定正确,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3、对任何现象都要问一问为什么、对不对。4、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想一想会有什么后果、自己能否承担其后果。老师点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对人对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既不轻信他人的暗示和影响,又要慎重考虑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既不迷信和盲从他人,也不固执己见。多媒体展示:故事二几个朋友找张亮,告诉他一个朋友被外校一个姓王的学生打了,哥几个准备为他报仇,要求张虎一块去揍姓王的同学。 请你设计张亮的选择,并说明他为什么这样做?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到第一种选择:张虎有可能去。老师问为什么?学生有可能回答:朋友有难处,应该帮忙。老师问其他同学:这种想法对不对?学生会结合前面所学善交益友要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义气”回答这是不对的行为。这时老师应及时给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